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研究

张静 徐明 李旭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153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所致的不良反应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随机抽选患者125例,就诊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均因服用常用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品种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在药物种类方面,头孢菌素类(42.40%)均高于青霉素类(23.20%)、大环内酯类(21.60%)和四环素类(12.80%),P<0.05;在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方面,皮肤与软组织系统不良反应(39.20%)均高于神经系统(7.20%)、呼吸系统(16.80%)、消化系统(20.80%)以及心血管系统(16.00%)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软组织系统的症状,在临床治疗时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合理用药,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常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的发生一直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治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大量广泛使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效果也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1-2]。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和研究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以便提高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下面,文章旨在研究和分析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机选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5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详细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选患者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20年05月~2021年05月,均服用了常用抗菌药物,并发生了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均在20岁~77岁范围内,平均(40.6±4.3)岁;女性为61例,男性为64例。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经统计,患者的一般性基线资料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椎

1.2.1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18岁;②患者均为住院治疗;③患者均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存在非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②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3方法 筛选和整理125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资料,主要对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类型品种以及不良反应症状表现等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并比较相关的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述,行χ2检验。差异值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抗菌药物种类

经过统计,125例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类型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比最高,约为42.40%(53例)。其他为青霉素类药物(23.20%,29例)、大环内酯类药物(21.60%,27例)和四环素类药物(12.80%,16例),对比差异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X²=10.453,12.427,27.404;P<0.05)。

2.2 不良反应

如表1所显,不良反应中,皮肤与软组织系统占比最高,约为39.20%。其他为神经系统(7.20%)、呼吸系统(16.80%)、消化系统(20.80%)以及心血管系统(16.00%),均有统计学意义(X²=35.919,15.556,10.076,16.835;P<0.05)。

表1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

累及器官

例数(n,%)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9(7.20)

头痛、头晕、失眠

皮肤与软组织系统

49(39.20)

瘙痒、红疹、荨麻疹

呼吸系统

21(16.80)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消化系统

26(20.80)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心血管系统

20(16.00)

心悸、气短、心律不齐

3讨论

抗菌药物中含有抗生素、磺胺类以及咪唑类等化学合成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效用,目前在临床各科临床治疗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3]。同时也容易诱发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增加医疗费用。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使用临床常用药物的患者中,约70%的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症状[4]。因此,需要加强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和控制。

本次研究表明,抽选的125例因抗菌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环内酯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的占比分别为42.40%、23.20%、21.60%和12.80%,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最高。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效果较强,临床使用的范围和频率较高,从而所致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在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最多的为皮肤与软组织系统的症状表现,约占39.20%,明显高于神经系统(7.20%)、呼吸系统(16.80%)、消化系统(20.80%)以及心血管系统(16.00%)的症状表现。这是由于瘙痒、红疹、荨麻疹等皮肤与软组织系统不良反应属于过敏性症状,而头孢菌素、青霉素等药物是最容易诱发过敏反应的典型药物[5]

针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控制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①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抗菌谱,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需要为患者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②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较精准选用抗菌药物;③合理控制药物用量,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感染情况等恰当给予用药剂量,避免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或剂量过大发生毒性反应;④严格把控用药疗程,避免因用药疗程过长诱发耐药菌和不良反应的产生。⑤减少不必联合用药,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增加。⑥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进行相应的皮试试验,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最容易诱发的是皮肤与软组织系统的不良反应,其他还表现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因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以及身体状况合理用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从而更好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彭云.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11):1-2+5.

[2]原永洲,王建洁.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用药探讨[J].北方药学,2021,18(01):149+169.

[3]陈春利.合理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9):104-105.

[4]杜宜爽.合理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6):42.

[5]郭计东.合理用药管理对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5):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