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曹华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山东 邹平 256299

摘要: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并号召国民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传统文化。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以汉语言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所以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文化、习惯的养成阶段,为了增强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传授传统优秀文化知识和内容,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贡献力量。本文以当前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地方课程建设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地方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措施,为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献言献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研究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课程内容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说要想学好语文知识,很好的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绕不开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在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良好掌握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的建设目标,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

一、加强对学生阅读优秀传统文章的引导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古文经典的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传统文章来了解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且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浇灌”。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阅读古文经典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学生在课本上学习那些经典古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学习阅读过多的古文文章,毕竟学生在考试中不考,学生实际中也不会应用。这种错误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很少对优秀传统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对古文经典中所蕴含的传统优秀文化也不慎理解,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也无法得到提升,严重阻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古文经典进行阅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知。例如,在学习《论语》中的十二章时,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对《论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月,学习月的主题就是“我读《论语》”,在这个学习月期间,教师让学生将课外阅读重点放在《论语》上,并且让学生们定期的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采用阅读月的经典阅读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乐趣,让学生更有积极性阅读,学生在阅读这些古文经典中也会对其中的优良传统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等等,都能对学生的认知、思想、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对我国优良传统的继承。

二、强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长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小学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应用。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定制支持,这样才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广泛的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关注,他们更倾向于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它们很多都是文言文,采用“死记硬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中的效果也不理想[2]。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应用信息技术,采用视频、动画、音乐、图片等多元丰富的形式为学生再现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中效率更高。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节课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篇古文中所讲的道理,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距离的远近对人眼观察物体的区别。这样,学生通过这个动画课件学生对两小儿辩日所说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接着,教师再通过视频向学生播放有关孔子的介绍,让学生们通过有趣的视频来了解有关孔子思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感悟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

三、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传统优秀文化,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学习、掌握优秀传统文化

[3]。例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学习《嫦娥奔月》的故事,并且让学生在家里过中秋节的时候为家人讲述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在中秋节为家人将《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学生对中秋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的认知会更加深入,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也能有更好的了解。另外,在寒假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春节贴对联之时记下几个对联,并且在微信群里向其他学生分享,并通过语音为其他学生讲解对联中所蕴含的祝福。除了在传统节日期间进行实践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活动,如“读诗会”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近距离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对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的重视,并且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充分的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东亮.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4):35-36.

[2]哈振涛. 探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相融合的教学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000(028):12.

[3]毕小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