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特殊儿童心理干预治疗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农村学校特殊儿童心理干预治疗案例

何盈

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 选择性缄默症(SM)是一种特殊心理障碍,许多幼儿或学龄期儿童受精神影响选择性地拒绝说话。出现此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干预或治疗,随着年林增长,其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将会严重丧失,甚至影响其家庭、同伴关系,最终无法学习也无法和他人正常相处。研究者采用综合疗法对一名10岁的选择性缄默症的男孩进行治疗研究,教师、同伴、家长合作干预,从亲子、同伴关系和情绪转变出发,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该结果表明:综合疗法在改善选择性缄默学生的症状方面是有效的。

[关键词] 选择性缄默症 综合疗法 个案研究


一、案例概况

小金(化名)是一名10岁的小男孩。家住在乡镇附近的农村,据了解,小金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就出现了很少和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说话的情况,有什么事情只愿意回家告诉自己的奶奶和父亲。奶奶和父亲只认为是孩子比较内向,就没有引起重视。到后来小金在学校无法进行正常学习和拒绝和家长说话后,家长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金经过医院的检查,认为他的智力正常,身体上没有问题。基于此,笔者开始从小金的心理状况入手研究其问题。

据了解,小金的家庭有些特殊,在其一岁时,父母因感情破裂离婚,离异后小金再也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后来,小金的父亲因为赌博离家避躲避债主,小金只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而奶奶为了干活,经常把小金一人独自关在一层储藏室里。在长期缺失母爱的情况下,小金家庭抚慰最大的来源被切断,家庭养育不当导致他性格敏感。而因为独自在家,很少和同龄人相处交流,社交经验的缺乏让他渐渐沉默寡言。

二、选择性缄默症的类型和个例分析

心理学上根据1980年Hayden的研究,从成因的角度出发,将选择性缄默症划分为共生性缄默、言语恐惧性缄默、反应性缄默和消极抗拒型缄默四种亚类型。四种缄默症有着不同的症状,而小金的反应可以归类于消极抗拒型缄默,典型症状为这种类型的儿童往往伴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据班上同学反应,小金在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时往往会动手殴打同学。

常规来说,儿童选择性缄默症一般在幼儿阶段大概五岁之前出现。这个阶段的儿童因为年龄尚小,父母往往只会觉得孩子不说话是因为还小或者只是有些内向而已。因为家长的认识有限,出现选择性缄默症初发症状的儿童往往会被忽视。等到长期下来,孩子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不能和亲人朋友正常相处,丧失学习能力时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而此时,儿童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治疗阶段。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小金因为受到不正常亲子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长期一个人的独处,让他变得不安且敏感。拒绝说话,是他在不知如何控制外部情况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攻击他人,也是他不知如何和他人相处时的一种选择。

三、案例干预

为了减缓小金的焦虑与不安,让他获得一定安全感,笔者决定采用综合疗法对小金进行干预。

综合治疗是指教师和学生家长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共同合作,在同样的目标下一起帮助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幼儿。

(一)观体谅共情,言语自由

在学生出现拒绝说话的情况后,家长及老师是很紧张的,特别是家长往往会强迫孩子说话,如果孩子一直保持沉默,甚至有可能会动手殴打孩子。这种行为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紧张更不愿意说话,我们不应该逼迫孩子说话。

(二)环境适宜,减缓焦虑

在日常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小金很抗拒自己一个人待在教室,这大概与奶奶经常

把他一个人留在家中有关系,一个人待在教室里容易让他跟不好的回忆联系起来。当笔者发现了这一情况后,特意安排了几位学生留意小金并在有需要的时候陪同小金待在教室,尽量减少他一个人待在封闭环境内的情况。回家后,笔者也特意告知小金的家长不要再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特别是再不能把他关在储藏室里。

(三)同学玩伴,建立友谊

在学校生活中,小金虽然拒绝与老师说话,但偶尔愿意和班上同学说话。基于此,笔者邀请班上同学多多和小金交流,多和他玩耍,多引导他说话。

(四)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也称缓慢暴露、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南非裔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在中医行为疗法中也称之为习见习闻法[1],通俗的说,就是为个体安排一个能够让他感到害怕的情境,并且控制情境中的恐惧因素,让恐惧程度一点点增加,让个体一步步地适应让他感到恐惧的情境,以使他的恐惧程度得到减弱或者消失。在实施系统脱敏疗法之前,笔者要先确认小金的焦虑等级,把引起他焦虑的环境和事件由轻到重排列起来,从最小的刺激开始脱敏。比如小金害怕和老师单独相处,就先安排家访活动,在家人的陪伴下和老师共处,然后在学校先不和小金单独接触,尽量安排几位同学陪伴,再逐渐减少同学的数量逐级脱敏。

(五)元认知干预疗法

系“个体的意识和对其自身心理过程的理解被术语话为元认知,当儿童在认知上成熟时,他们在认知加工方面变成积极的主体。简而言之他们变得,知道如何知道。[2]”John Hurley Flavell在 1976时通过记忆实验的方法证实了上述概念。这也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自己记忆正确性的判断能力在不断发展。”由此John Hurley Flavell将这种能力称为元记忆。随后在进一步的研 究中他提出了元认知这一概念,“用来表述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在这种认知基础上的自我监督、计划与自我调节。[3]

小金原本选择性缄默的情况并不严重,一开始只是偶尔拒绝说话,但是家长没有选择好好开导,只是责骂他“你真是一点不听话!你真是个笨蛋!”,而外人则歧视他“你看这个小孩是个傻子!”,长此以往,这种害怕的情绪就和说话建立起了情绪反应的条件反射,一想到和外人说话,小金就感到焦虑和害怕,就会害怕说话,就会导致他的选择性缄默行为。

小金恐惧说话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分析如下图:

619c88fd2d630_html_c18e6fc343477b16.png


认知调整阶段:用儿童中心游戏疗法,让小金逐渐放松他的心理防御,并且安抚他的恐惧情绪,在他接纳了笔者的辅导后,告诉他关于一些选择性缄默症的知识,他拒绝说话并不是犯了什么严重的错误,他的情况一定会有改善的。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说话,老师和家长一定不会责备他的,给他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放松训练阶段:引导小金想象一下,如果他能够改善自己的沉默情况,开始和老师和同学交流,那么他将会在学校里生活的更愉快,正常地学习知识,家长也会为他高兴。话。

元认知指导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小金认识到他不说话不是因为他是个笨蛋也不是因为他不听话,而是因为他害怕家长的责骂和外人的歧视导致的。他可以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帮助自己,调整自己,化解自己的恐惧情绪。

四、干预反思

本次干预治疗在教师、治疗师、家长、同伴的共同合作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金在校的焦虑情绪明显降低,口语交流能力大大增强,能和同伴较为友好的相处,师生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亲子关系质量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学校学习方面,小金显示出了一定的学习热情,他开始完成一些最基础的课堂练习。儿童选择性缄默症因家长和老师社会认识较少,容易忽略或处理不当,最终对儿童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儿童选择性缄默症和采取合理的干预策略,使儿童的内心世界从创伤走向治愈,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深远。笔者希望通过此案例的分享,可以让更多像小金这样的孩子得到及早的治疗干预,健康成长!


注释:

[1]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行为疗法初探[J],广州中医大学学报:2006(23):189-192.


  1. [美]詹姆斯.W.范德赞登等著.人类发展嗍.俞国良、黄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11,279.

  1.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147.

[4]杨宁.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意义[J].心理学报,1995,27(3),322-328.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