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民办院校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策略研究

代梦佳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四川成都 614801

摘要:适应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使学生快速适应民办高校学习和生活环境,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多数民办院校并未认真对待适应性教育,认为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高校中自然也可以迅速适应,只是每个人的适应期长短不一而已。这种意识存在一定问题,且大学是很多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所以如果无法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消除学生适应不良、适应障碍现象,将会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就主要对民办院校大学生适应性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望可将大学教育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克服适应障碍,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民办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性教育

1.民办院校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意义

1.1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就适应性教育的目标而言,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纠正,使其正向发展。所以其核心内容为“适应”。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到了民办院校会都有过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效率太低、心理困惑等适应不良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民办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制约。而适应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使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并将远大的人生目标树立起来,形成一定的专业兴趣,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使大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就是说,通过开展适应性教育,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2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大学阶段较为特殊,不少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步入社会,而适应性教育的开展可使学生早日明确大学文化内涵、制度规范,并及早做好大学学习及生活的规划,找准个人定位、发挥自身价值,进而实现自身理想。

1.3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适应性教育其实有些抽象,但因其隶属于思政教育工作,所以民办院校可通过主题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开展教育工作。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主题化的教育内容,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进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4使学生发掘自身潜能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适应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使大学生明确自身在步入民办院校后出现了怎样的适应不良、适应障碍现象,并掌握客服这些障碍的方法,不断将自身的潜能发掘出来,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2.民办院校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策略

2.1转变育人观念

适应性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成长的方向,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所以,适应性教育需要做到“全员参与”。即:院校教育工作者、学生父母、学生都需参与到其中。

就院校教育工作者而言,需改变自身错误的认知、观念,将适应性教育重视起来,并将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当做适应性教育的根本,将“把青年一代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当做根本目标。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与学生做朋友,给予学生关心爱护;需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将自身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就学生家长而言,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要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正确的看待学生的优势、不足,并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味打造教育“别人家的孩子”。

就学生而言,需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寻求所需,需将远大的理想树立起来,并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在不违背三观的前提下遵从自己的内心。

2.2延长教育时间

多数民办院校存在错误认知,认为适应性教育只要在开学阶段开展就好了,所以适应性教育的时间多为一个月,最长也不会超过一个学期。而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适应性发展趋势最低阶段为大二,到了大三的时候适应性最高。因为大一的学生较为懵懂、活跃,而大二经历了这一时期后学生会对大学生活、自己的目标期望产生疑惑,并在思考过后找到方向。倘若适应性教育只开展在大一这一阶段,部分学生到了大二的时候会无法度过低迷期,多数学生重回轨道的时间会延长。因此,民办院校需适当延长适应性教育的时间。

2.3丰富教育内容

通常情况下,适应性教育会与思政工作结合在一起,目的是满足学生在大学这一新转折点上的知识需要。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学生可以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起来,会掌握自我学习、自我生存的方法,会学习到一些人际交往技巧。但不同的阶段的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适应障碍,比如:大一学生会不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大二学生会对自己的理想、方向产生困惑,大三学生会产生就业困惑,大四学生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因此,开展适应性教育前,教师需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查,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遇到了怎样的适应性障碍,并融入相应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教育。如此,便可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使学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4拓宽教育形式

单一的教育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而且会对适应性教育的质量、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适应性教育的时候需要适当的拓宽教育形式。比如,在学生刚步入校园时,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小组成长计划、胳膊辅导、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主动完善自我,并将自身适应能力有效提高。而站在长远角度来看,教师需将重点放在价值引导、掌握方法上,所以教师可以将自媒体公众号建立起来,通过自媒体公众号运营帮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及能力,学会解决各种不良适应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适应性教育的开展是有必要的。所以,民办院校需将问题、需求当做导向,站在全方面发展的角度上开展适应性教育。比如,民办院校需转变育人观念,做到“全员参与”;民办院校需延长教育时间,帮助学生缩短低迷期,尽早回归轨道;民办院校需丰富教育内容,使面临不同适应障碍的学生受到相应的教育;民办院校需拓宽教育形式,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适应性教育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赵志荣. 民办高校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对策研究[J]. 大众标准化, 2020, No.315(04):118-119.

[2]孙春莉. 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J]. 知识文库, 2016(22):1.

[3]朱丹丹. 民办院校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0.

[4]刘荣. 转变与适应: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2021(2017-3):40-42.

[5]钱广福. 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10(3):53-53.

[6]吴娟.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 卷宗, 2019, 009(03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