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教育实践研究

周静仪

广西百色市靖西市第一幼儿园

摘要: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践行的常规行为。环保意识的树立和垃圾分类行为的培养,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抓起,让幼儿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并且结合宣传活动、游戏活动、实践活动等,让幼儿对垃圾分类有充分的了解,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处理方法



前言:

在幼儿园中开展垃圾分类教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不仅能够实现对幼儿环保意识的有效激发,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还能够有效地拓展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对外界事物产生一个新的认识,对幼儿当下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由此可见,对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教育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幼儿阶段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能够实现和谐的社会氛围的营造,带动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关注,有利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此同时,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有效培养,对幼儿当下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我们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 通过一些小视频或者动画片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垃圾分类由哪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的养成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需要幼师做好长期的“作战”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指导,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实现环保意识的构建,逐步地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经过分析与整合以下将从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的角度对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加以研究。首先,垃圾分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成年人依然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垃圾类别的记忆,而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要低于成年人,所以在这一方面所花费的时间也远高于成年人,这也就使得部分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的养成了厌烦的心理,无法以积极的主动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垃圾分类的学习当中,导致幼儿的习惯的养成过于缓慢,无法实现对所有的垃圾正确的分类处理。对此,幼师可以采取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准备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垃圾分类教育的筹备环节当中,带给幼儿全新的体验,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受,使得幼儿能够对即将幼儿的垃圾分类知识抱有期待,从而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当中,主动接纳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学习中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2.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加深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让孩子们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较为刻板的直接的垃圾分类教学往往会引发幼儿的抵触心理,最终不仅无法实现幼师所理想的垃圾分类教学效果,还会导致幼儿对垃圾分类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也同样不利于我国未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的构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此重视起来,加强对垃圾分类教学形式的优化,以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游戏作为载体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得幼儿能够在较为轻松的愉悦的游戏环节中实现对环保认知的切实深化,进而实现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性,逐步的推动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高效的完成教育任务。

3.家园合作教学,营造立体化的幼儿学习环境

垃圾分类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更多的是在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家园合作的关系的构建重视起来,积极的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幼儿家长认识到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向家长传授对幼儿的正确引导方法,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愿意配合幼儿园教育,通过与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方式为幼儿创设出优质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逐步地引导幼儿,带给幼儿全方位的熏陶,最终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的目的。

4.提高老师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垃圾分类的综合能力,使垃圾分类教育科学化,

在幼儿园,老师是垃圾分类教育的主导者,承担着统筹兼顾的任务,是幼儿正确理解垃圾分类知识,构建环境保护意识的向导。如果幼老师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何种方法,对垃圾分类教育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将极容易导致垃圾分类教育失去科学性,无法带给幼儿真正的良性影响力,最终导致垃圾分类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设置失去意义。所以,想要实现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就必须加强对幼儿园老师们的素养培养,开辟针对性的培训通道,并且设置相应的奖罚制度,带给幼师一定的紧迫感,使其能够对垃圾分类重视起来,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正确的认识垃圾分类教育价值,确保幼儿园教育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幼儿园还需对垃圾分类教育的与时俱进性重视起来,积极的开展创新教研活动,为幼师提供创新教学的灵感,使得幼儿能够在垃圾分类活动中时常收获新鲜感,取得更大的进步,加快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速度,使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在老师的教育中更加的科学,让孩子们养成的垃圾分类的习惯更扎实。

5.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垃圾分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幼儿虽然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足,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相对较差,但在这一时期其模仿能力却相对较高,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快速地做出相对应的模仿反应。也就是说想要提升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师就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以及与幼儿的日常相处中向幼儿潜移默化的渗透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进而使得幼儿能够在幼师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逐步的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影响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按照垃圾分类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规避垃圾乱丢的情况的出现,进而在减轻自然生态的负荷的同时,实现对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构建的促进,实现对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培养的多重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加强对幼儿的垃圾分类教育有着较高的重要性,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促进的作用,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发展的崭新方向。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的教育起到高度的重视,加强实践研究,逐步地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幼儿带来更多的良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邱洁.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3):19.

[2] 郑蕴. 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分析[J]. 文渊(小学版),2019(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