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乡村小学鱼渔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5

一所乡村小学鱼渔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田丽平

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中心小学 河北省 067000

[摘要]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在文化建设中以课程文化为核心,构建促进农村薄弱校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偏桥子镇中心小学一直努力的方向。几年中,学校努力构建鱼渔课程体系,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 课程文化 课程体系 课程实施 特色做法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六年中,我校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本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 鱼渔课程体系背景分析

  1. 课程历史分析

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是学校的课程建设,追溯学校的课程历史,2014年前由于乡村教师紧缺,我校只能在附近行政村自聘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均无教师资格证)才能基本保证语文、数学学科的正常开设,而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学科更是没有专职教师,所以在课程建设中非常薄弱,导致教学质量差,如何以课程引领学校发展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校生源分析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最终目的是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才能构架出符合本校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我校服务于周边11个行政村,所有学生均来自这11个村,近几年因为家长素质在不断提高,育人理念增强,很多家长都在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城区购置房子,把孩子送入城区学校入学的越来越多,而留下来的孩子家庭条件要么较差、要么是单亲、要么是留守孩子。

而在家的家长大多数以种植大棚务农为主,平时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偏桥子镇没有校外辅导机构,所以孩子们周末也没有地方参加特长班的学习,5+2=0的教育现象在我们这所农村校体现的淋漓尽致,导致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兴趣爱好特长培养途径少。

  1. 教师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教职工41人,在岗教师36人 ,因为地处农村,留不住年轻教师,新入职的教师只是把这当成一个踏板进行过渡,每年都有老师调走,新教师进入,教师流动很快。自2014年至今调离的老师就有20人左右,现有的老师从年龄结构上两级分化严重,缺少40岁左右的教学中坚骨干力量。2016年开始,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弥补了乡村老师紧缺和专职教师少的问题,但新入职的教师业务成长需要时间,课堂教学达到有效也得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区教体局通过业务领导交流轮岗的方式,发挥其专业引领的作用,但是因为交流的时间最多三年,而每年业务领导也要不停的培养年轻教师,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开设和体系的架构实施。“好的课程三分设计七分实施,离开教师再好的课程都无济于事。基于我校教师队伍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师校本研训每学期必不可少。

  1. 办学愿景分析

我校在“快乐文化”的营造中确立了“营造快乐教育 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培养“向善、明礼、乐学、阳光的小学生”的育人目标。努力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快乐家园”是我校的办学愿景。而达成这个愿景的直接途径就是构建符合本校的课程体系并有效的实施。

  1. 鱼渔课程体系命名缘由

  1. 鱼渔兼授”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仔细分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也在告诉我们“学渔”之人要知“鱼”为何物,要潜心学习“捕鱼”之道,体验“渔”之乐趣,在“鱼渔兼授”中,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达成中,才能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培养。

(二)“鱼渔从游”教学相长

偏桥子镇是双滦区的“鱼米之乡”,这里山青水秀,师生犹如这绿水青山中一条条“快乐的鱼”。我校的吉祥物两条快乐的小鱼——“知知”和“行行”。知知(教师)紧紧牵住行行(学生)的手,含笑努力前行,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则形象地比喻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从游”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实质。“从游”中才能鱼渔兼授、教学相长,课程实施中才呈现出一个美妙的生命互动过程,教师才能更好地展示生命的魅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舒展生命的活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把我校的课程体系命名为“鱼渔课程体系”。

三、鱼渔课程体系结构

学校的影响力取决于课程的影响力;学校的创造力取决于课程的创造力;学校的生命力,取决于课程的生命力,而这三种力量的体现主要取决于课程结构。我校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中通过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堂体系,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成长环境,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充分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我校以“鱼渔课程体系达成偏小育人目标”架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向善 明礼 乐学 阳光”的偏小学生(学校的育人目标)。我校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类课程、自主发展类课程、社会参与类课程。

()文化基础类课程:在落实国家课程中注重学生人

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人文底蕴的培养和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的养成。

()自主发展类课程:在校本课中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培养等多角度出发,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培养农村孩子的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社会能力,以及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中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自我管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社会参与类课程:在地方课程、研学活动、德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偏小鱼渔课程体系结构图)

619ee431881ea_html_871bfd5743de2240.gif













四、课程实施途径及特色做法

  1. 文化基础类课程

1.通过镇内走教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对于农村校,课程的建设更不能忽略教学点的娃娃们,我校下辖两个教学点,师资决定着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质量,艺术教育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这样也造成农村学生在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针对农村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少,尤其是教学点没有音体美教师的现状,我区教育和体育局通过开展“走教”工作,搅动区域内教育的内生发展。派城镇校的音体美教师走教镇中心小学,而我校受教体局“大走教”工作的启发,自2014年起在镇内也开展了“小走教”工作,把镇中心小学音体美教师变成全镇学校教师,周一至周五循环走教教学点,使内部优质资源共享,在教师总量没变、学校班级总数没变的前提下,含教学点在内开齐开足国家课程。

2. 在“乐学善思”课堂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基于教学质量差,教师流动快的现状,我校努力构建“乐学善思”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快乐文化”教育主题,学校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乐学、善思、合作、创新”为主题,以“坚实基础会学善思快乐成长”为目标的“乐学善思”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实际定教、以习惯养成定教、以能力发展定教”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扎实落实教学三维目标,“鱼渔兼授”,构建了“五步一评一主线” “乐学善思”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探究新知、交流展示、练习巩固、拓展延伸”五个阶段,这是新授课具有共性的五个基本环节和基本要素。  

一评”:即学生学业评价,以激励式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是快乐探究课堂的重要策略。  

“一主线”:即“探究”这条主线,使学生成为整堂课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而非告知者,先授“鱼”,后授“渔”,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最“有效”的体验

619ee431881ea_html_e56eb125a8e7a45f.jpg
课程的实施中,我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师流动极快的情况下,通过业务领导示范引领、培训、每天跟踪课堂听课评课、扎实开展研训活动、把区内优秀学校作为“影子学校”等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2014年至今学校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3.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和实施

我校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当评委、家长监考、种植辅导等活动使更多的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来,形成家校合力,促进了课程的有效落实。

4.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六年中,我校坚持注重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把区教育和体育局主题阅读工作落到实处,累计共投入经费10万余元为每个年级、每个班级购置图书,每学期结束后对应班级课外书进行对调,每学年结束后临近年级对调。教学点购置的书目也不同,学期末所辖的两个教学点再进行图书对调。为了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我校组织语文教师 “做主题阅读的引路人”开展主题阅读研讨课,教孩子们如何读整本书。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亲子阅读、与城镇校的“漂书”活动、读书汇报会、我是小书虫------我校把阅读纳入课程,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和学生午间在校时间开展阅读,通过海量阅读,孩子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二)自主发展类课程

我校自主发展类课程就是三级课程中的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我校和“乡村少年宫”(2015年我校成立乡村少年宫)建设有机融合,每周三下午的校本课命名为“快乐大本营”,根据教师特长,开设了书法、象棋、剪纸、足球、绘画、手工编织、科技活动等多项社团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开设足球课程 润德健体启智

619ee431881ea_html_c906c69c21ab664f.gif 为了贯彻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会议精神,落实双滦区提出的“三年抓普及,五年出成绩、八年树品牌”的校园足球发展目标,“快乐足球”已成为我校特色课程。我校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







在足球课程中我们设置了足球知识课、足球技能课、足球联赛、足球韵律操、班本特色足球活动、足球实践活动,在快乐足球课程中学生在学习足球知识、掌握足球技能时参与足球特色活动,我校在足球课程中做到“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从而培养学生特长。

2、开设软笔书法课程 传承中华瑰宝

自2016年开始,我校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软笔书法课。学校以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段目标要求:能让学生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在书法课程开设中除每周一节写字课外,我校还成立了书法社团,给在这方面有天分的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学习空间。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举办书法节活动,把孩子们自创的书法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还在集市上举行春节对联义卖活动。课内课外书法课程不光提高了学生书写能力,更激发孩子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传承中华瑰宝,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3.开设《弟子规》课程诵读国学经典

我校把《弟子规》课程作为全镇(含教学点)的必修课。通过学习、诵读、理解、内化、践行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诵读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形成一个好的学风、班风及校风。让同学们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同时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激发他们的热情,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向善、明礼、乐学、阳光的偏小好孩子。

4、开设剪纸课程 弘扬民间艺术

剪纸是一种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同时剪纸也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增进。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观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很有帮助。剪纸社团是我校社团兴趣小组中最具特点的兴趣小组。剪纸过程中孩子专心致志,按着画好的线条,小心的刻剪,不急不躁,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练就了“心静如水”的境界,自然而然培养了孩子处世沉稳、耐心细致的好性情。同时还能培养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5、编写校本特色活动材料

我镇中心小学、两个教学点坚持开展校本特色活动,截止2019年,《足球韵律操》《弟子规韵律操》《欢乐腰鼓》《欢乐秧歌》的校本活动材料已编写完成。

中心小学在《弟子规》课程的开设中,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精神,展示学生青春与活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我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将韵律操与国学经典《弟子规》相结合,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编排了弟子规韵律操,并配上优美的音乐,每天利用课间操加以练习,边诵边舞。

三家教学点以红绸为道具,选用了《说唱中国红》为伴奏音乐,加入了扇子舞和体操的元素,又加入了双人合作、团体变换队形等形式,既起到了强身健体作用,又加强了学生们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学习大秧歌舞蹈,激发学生对秧歌乃至民族舞蹈艺术的热爱,传承中华民间传统文化。

大贵口教学点为传承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特选腰鼓为校本特色活动道具,腰鼓便于携带,取用方便,外形美观整齐;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选择节奏感强烈的民间音乐《中国范儿》为伴奏音乐。道具易学易懂,音乐简单明了耳熟能详,更易于学者学习。

()社会参与类课程

涵盖着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研学旅行、德育课程

的社会参与课程是我们农村学校最喜欢的课程。我们把这类课程也叫“田园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乡村孩子们的技能得以提升、视野得以开阔,素质得以提高。

1、研学旅行活动

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两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乡村孩子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走出去看世界的机会,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研学活动,孩子们在研学中不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培养了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团结合作、责任担当、探索创新、拥抱未来的优秀品质,同时让孩子们在走出大山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出色的自己,更卓越的自己。

2、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接

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乡村学校建立帮扶机制,我校及时与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接,中心将创新思维、航模编程、小牛顿实验等多种课程资源送到学校、教学点,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使孩子特长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张扬,促进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3、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六年中,我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校本课程相融合,并利用地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2020年春我校成立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编写小组,完成16个了主题、48课的低、中、高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的编写工作,教学中按教材内容开展活动,通过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自愿结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探究活动中让孩子增长知识和能力。

619ee431881ea_html_604d0908e709339b.gif







4、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

我校本着成长在活动中的理念,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向善、明礼、乐学、阳光的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习惯养成课程

好习惯决定好未来,但是好习惯的养成是艰难的,甚至比提高学习成绩更为困难。一个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孩子处在一个懵懂的年龄段,更需要教师和家长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养。但是好习惯给孩子带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无论是学习、生活、亦或者是未来的工作,相信好的习惯一定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我校德育教学一直坚持开设习惯养成课,在开展中注意与学科教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比活动等相结合,并根据孩子年龄段制定1至6年级好习惯一览表。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友习惯、健康习惯、行为习惯、

及其他习惯六个方面具体介绍每个年级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习惯素养。(附表1—6年级好习惯一览表)

我是偏小璀璨星评选活动

每个学期我校都会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开展“学校璀璨星”的评选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制定的“向善星、明礼星、乐学星、阳光星”的评选条件,开展此项活动。各班级按照学校下达的指标和要求,实行民主推荐,民主评选,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每学期末评选一次。评选过程中要做到“四个结合”:自评和小组评议相结合(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小组提名);班干部评议和班主任、科任教师评议相结合;班主任复评和年级评审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教务处、德育处审批。

各班将推荐的评选名单、审批表报年级组审核后,再报送学校德育处审核。评选结束后,学校将对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星级学生及先进班集体分别颁发证书和奖状,并予以通报表彰。最后在学校楼道走廊定期展示“璀璨星”的照片和事迹。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敦促形成良好的品质。

  1. 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一)区教体局用人机制激活乡村教育

课程的有效实施最重要的是教师,师资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掣肘,乡村学校教师年龄层次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状态,年龄结构不合理。为解决这一难题,双滦区建立教师长效补充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充实乡村学校师资。为了弥补编制不足的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滦区从2016年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新教师。区教育和体育局优先根据我们农村小学所需,把入职的优秀教师派入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而今我们农村小学没有一个代课教师。

(二)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有效促进课程实施

在区教体局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学科教研组组成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实施和课程管理中心的引领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向善、明礼、乐学、阳光的偏小学生”为目标,在各类课程实施中,为把《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中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严格制定课程实施管理制度,课堂评价方案、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并把过程性检查结果列入年终考核、评优评选、晋级晋档。

(三)“手拉手”城镇学校助力课程生长

自2014年起,在区教体局的统筹安排下,学校与优秀城镇校进行“手拉手”联谊活动。我校创新了联谊形式,打破了只是听节示范课,课后研讨的常规做法,而是根据我们农村教师的需要,把城镇学校作为我校的影子学校,派老师深入学校,从早自习到课间操,从进入课堂到学生放学,学习优秀教师的管理方法和常态课堂教学,这样老师们不光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还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四)多元评价形成特色课程

我校把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一项,在评价中由外聘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团队,依据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实施中的过程性资料进行量化打分,并适时组织精品课程的经验交流和展示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我校特色课程的形成。

()开发镇村资源有力提升课程品质

我校借助偏桥子镇特有的农田、蔬菜大棚、乡村旅游景点等乡土资源开展田园课程:研学活动,种植实践,特色校本活动,努力把这所“小而差、小而弱”的小规模学校打造成为“小而精、小而优”的乡村田园式学校。我校坚信,小规模学校也有自己的“春天”。尤其是青少年活动中心利用我镇警官培训基地、敬老院、莲花山风景区、教学点世外桃源般的环境开展的区域研学活动,更丰富和提升了我校的课程品质。

今后,在课程体系的实践中,我校将进一步从已有课程出发,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同时在课程建设中加强师资培训,做实、做精社会参与类课程中的“田园”课程,推进特色校本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其他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活动特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让课程更丰富,更充盈,在课程的实施中让教师成长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学校从特色课程上下功夫,争创特色农村小学。






作者简介:

田丽平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中心小学 校长 高级教师

联系方式:

邮 编: 067110

通讯地址: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连坑村

电 话: 0314_--4229098 1580334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