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流动儿童心理,转化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抓住流动儿童心理 , 转化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

张月贞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215228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地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因此城市中流动儿童数量在逐渐增多。而对于这类群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流动儿童的数学学习,需要抓住流动儿童的心理,帮助数学学困生改变学习认识和学习方式,从而可以更好地完善流动儿童的数学学习。本文就城市流动儿童数学学会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数学学习;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

前言:在教育不断改革的形势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一些问题,而这类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当下城市中流动儿童的学习更加需要引起关注,对于流动儿童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的内心心理,以此应用有效的措施促进城市流动儿童数学良好地学习。

1城市流动儿童学困生类型

1.1叛逆型

由于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远离家乡,在城市求学过程中不能得到积极的关心、关注、关怀,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不到满足,还有一些学生会认为在城市缺少归属感,体会到漂泊的感觉,不能获得家庭的温暖,这会造成城市流动儿童内心产生叛逆心理。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听课,但是这类学生往往内心不能稳定,不能重视学习,因此会纵容自我,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转向为叛逆型,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于这一类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下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并且还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时光,应用一些人生哲理引导学生从错误的思想观念认识走出,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而且对于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需要给予一定的温暖,这对于具有叛逆心理的数学学困生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1]

1.2懒散型

对于城市流动儿童而言,很多父母由于在城市务工不能及时陪伴流动儿童身边,这样会造成流动儿童在学习不能得到关注和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懒散的习惯,在做事情时总会拖沓不能及时完成,并且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随心所欲,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坚持,而且容易走神,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下降,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此时数学教师需要对于这类学生加强重视,帮助这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和生活,并且对于思想行为比较散漫的学生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密切地关注学生的表现,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内心情感,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够做到坚持不放弃、不抛弃,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树立正确的学习认识以后,数学学困生才能够逐渐转变为优等生。

1.3孤独型

由于城市流动儿童父母不能时刻陪在身边,往往由于流动儿童父母在外务工时间不固定,因此会造成流动儿童独处的时间较多,由于远离家乡使得这一类儿童感觉到孤独,长久下去学生性格就会变得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而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关注和重视,再加上学生不能合群,使得流动儿童与他人之间关系比较淡薄,最终会导致流动儿童数学学习逐渐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影响了数学的学习成绩。对于这方面的问题需要数学教师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关心,而且还要加强与流动儿童家长之间的交流,及时向家长反映流动儿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且也需要家长反映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这样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够确保流动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学习,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2]

2从流动儿童心理转化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具体策略

2.1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师生沟通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学生教育教学主体,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进而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厘米和米》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在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以后,并且学生在明确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区别以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快速地回答,对于能够在较短时间回答出正确的答案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升了教学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可以从流动儿童心理角度开展教学工作。

2.2实施分组教学,建立互助小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掌握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够明确流动儿童心理,因此可以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需要依据具体情况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比如,针对班级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进行分组,并且还要确保学习小组内的学生数量相差不大,而且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能够达到有效地互补目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分享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对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共同解决,这样才能增强分组教学效果

[3]

2.3实施情境创设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根据流动儿童的具体情况包括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并且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图像、音频、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方面的引导,要注重表达技巧,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从而流动儿童可以与教师产生内心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这可以提高教学质量[4]。情境创设教学需要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并且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可以大胆地表现,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表达出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认识。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缺少关爱,而且不能与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明确这方面的问题,要创造机会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让流动儿童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关注和关怀,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良好开展和实施。

结语:综上所述,城市中流动儿童中学困生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积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抓住流动儿童心理,积极改变流动儿童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局面。所以要明确流动儿童学困生的一些类型,以此应用有效的策略积极转化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那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师生沟通交流、实施分组教学,建立互助小组、实施情境创设教学,从而可以辅助流动儿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并且能够给予流动儿童积极的关心和关注,最终促进流动儿童身心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抓住流动儿童心理,转化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方式[J].新课程(小学版),2014(3)

[2]杨芷英,郭鹏举.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基于对北京市流动儿童的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

[3]赵青松.关爱数学学困生,静候花开的声音——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2020(1)

[4]刘贵金.让流动之“花”在和融理念下快乐绽放——浅谈流动儿童数学学习的对策[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