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周介入手术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探讨外周介入手术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夏晓萍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43500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介入手术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80例外周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单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围术期心理情绪评分、手术治疗依从性、术后康复质量。结果: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饮食、睡眠、运动、用药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围术期心理情绪,提高其手术依从性和配合度,促进术后康复,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外周介入手术患者;干预效果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是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常用术式,效果十分理想,备受关注。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的就是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价值[1]。有相关医学专家指出,在围术期,外周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情绪较差,这十分影响治疗效果,需联合心理护理加以改善[2]。本研究选取80例外周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3-67(60.12±5.1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2-67(60.14±5.16)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并签字;③无手术/药物禁忌。

排除标准:①并发重要脏器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精神疾病患者。

1.2操作方法

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参照对照组)联合心理护理:(1)术前心理抚慰:术前及时查房,询问患者身心状态,若患者对手术结果存在疑虑和恐惧,则可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治疗过程和方法,鼓励患者保持治疗信心。(2)术中鼓励支持:耐心与患者交流,介绍手术室环境,引导其选择合适体位,麻醉时同患者聊天以分散注意力,从而缓解穿刺疼痛。(3)术后心理疏导:主动关心患者,拉近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护患交流氛围,引导病友之间互相帮助,分享治疗经验,叮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身边给予其正向心理引导,提高其幸福感和安全感。

1.3观察指标

围术期心理情绪评分:采用SAS和SDS表评价焦虑和抑郁情绪,分值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表现正相关。手术治疗依从性:统计对手术治疗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的患者,依从性计算剔除不依从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对患者术后饮食、睡眠、运动、用药质量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则术后康复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SPSS25.0处理计数(χ2)和计量(t)资料,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围术期心理情绪评分

表1结果: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更低(P<0.05)。

表1围术期心理情绪评分记录表[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SAS评分

护理后SAS评分

护理前SDS评分

护理后SDS评分

观察组

40

73.24±5.67

31.54±5.52

73.35±5.15

29.88±5.17

对照组

40

73.29±5.20

39.24±5.83

73.55±5.73

39.11±5.13

t

-

0.0411

6.0657

0.1642

8.0150

P

-

0.9673

0.0000

0.8700

0.0000

2.2手术治疗依从性

表2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

表2手术治疗依从性记录表[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观察组

40

28(70.00)

12(30.00)

0(0.00)

40(100.00)

对照组

40

15(37.50)

18(45.00)

7(17.50)

33(82.50)

χ2

-

-

-

-

7.6712

P

-

-

-

-

0.0056

2.3术后康复质量

表3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饮食、睡眠、运动、用药质量评分更高(P<0.05)。

表3术后康复质量记录表[X±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饮食质量评分

术后睡眠质量评分

术后运动质量评分

术后用药质量评分

观察组

40

83.37±5.92

87.63±5.57

86.44±5.23

87.10±5.14

对照组

40

75.56±5.63

76.43±5.30

74.39±5.44

75.80±5.13

t

-

6.0461

9.2130

10.0991

9.8413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对于外周介入手术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体验有助其改善身心状态,继而提高外周血管疾病治疗效果[3]。大部分外周介入手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身心状态不佳,从而出现不良情绪,降低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风险。临床护理和治疗密切相关,加强对外周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需寻找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围术期心理情绪、手术治疗依从性和术后康复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心理护理干预方案采取的是分阶段护理方式,术前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保持较高的治疗信心,从而术前依从性较强,术中通过舒适护理和安全护理再次消除患者的手术恐惧感,自觉配合完成手术,提高手术效果,术后通过生活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趣味性,促进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对外周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优势明显,体现在改善围术期心理情绪,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和术后康复质量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冯满香. 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介入手术后的效果体会[J]. 人人健康, 2020, No.519(10):173-173.

[2] 祁雪芳.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J]. 健康之友, 2020, 000(001):1.

[3] 黄熙. 外周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20, v.26;No.568(17):60-62.

[4] 李娅, 赵正凯, 杨浩,等. 心理护理结合延续护理对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7):3083-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