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排版一个整版面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 陈伟

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 225003

[摘要]目的:剖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骨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100例腿部外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选用基本抢救外伤处理,实验组在常规外伤处理的基础上提升损伤控制,对比2组病人治疗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效率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病人治疗期内并发症发病率(2.00%)明显小于对照组(8.00%),临床医学抢救总效率(97.6%)明显超过对照组(78.0%),住院治疗时间(30.3±4.2)d明显小于对照组(48.6±5.8)d(P<0.05)。结果: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医学急诊中运用损伤控制,不但能增强病人抢救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其并发症发病率,减少总体预后时间。

[关键]损伤控制;腿部外伤;抢救;实际效果

腿部外伤是骨科常见病,多因病人腿部受间接或直接外界冲击而致,其不但会引起病人发生双下肢痛疼,肿胀,活动受到限制,流血等情况,进而对病人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导致众多负面影响,若外伤为多发性,还会持续致使病人产生出血性休克,严重危害病人人身安全[1]。因而,为预防病人病况和改帮助病人恢复十分重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外伤处理方案对病人开展治疗尤为重要[2]。本调查致力于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实际效果。现报告如下所示。

1 材料与方式

1.1 一般材料

挑选医院骨科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100例腿部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病人均行MRI或CT检查诊断,合乎腿部外伤诊断标准;(2)病人(或亲属)对本科学研究均知情并允许。

排除规范:(1)存在比较严重心,肝,肾器官损害;(2)存有比较严重血液疾病者。本科学研究早已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准许。

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0~73(51.6±2.5)岁;多发性外伤20例,脚部骨裂16例,一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4例。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龄22~71(51.3±2.8)岁;多发性外伤19例,脚部骨裂11例,一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损害20例。2组患者的年龄,受伤程度等一般材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备对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与常规的创伤 ,最先为病人消除坏死组织与腐肉,后用生理盐水将创口清洗,以后以解剖性修补为主,依据病人本身状况和疾病进度给与整合性治疗,治疗完毕后,给与病人抗生素药物治疗,以预防感染状况。

实验组则依据损伤控制核心理念,对病人分3个环节治疗。第一阶段:对流血创口开展止血方法处理,及时清除开放性骨折病人外伤;针对出血性休克病人要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偿;针对闭合性骨折病人,选用石膏,固定支架等开展二次固定;针对身体比较严重损伤病人坚决进行高位截肢。第二阶段:对损伤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得分明确送诊方案,得分<20分的病人应送到外科重症监护室开展抢救,得分≥20分病人应立即送到ICU医院病房开展救护,改正病人凝血功能紊乱,新陈代谢代谢性酸中毒及其超低温病症,维持病人换气通畅,防止“致死三联症”。第三阶段:紧密观测病人各类心电监护转变 ,平稳后再对病人病况进行评定,进而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

1.3 临床医学观察指标值对比

2组病人治疗期内并发症发病率,抢救总效率及住院治疗时间。

功效评定标准为:效果显著:经治疗,病人各类血气分析恢复过来,医治后X线片提示骨裂对合优良,痊愈一切正常;一般:经治疗,病人各类血气分析恢复过来,骨折愈合存有轻度的延迟时间;无效:经治疗,各类心电监护均无大大提高或病况加剧,身亡。总效率=(显著+一般)/总样本数×100%。

1.4 应用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剖析,计量资料用(X±S)表明,选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明,选用χ2检测,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期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实验组病人治疗期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期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创面感染

酸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

并发症

对照组

50

2

1

1

8.00%(4/50)

实验组

50

1

0

0

2.00%(1/50)

X2





13.752

P值





P<0.05


2.2 2组临床医学抢救总效率对比

实验组病人临床医学抢救总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2组对比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临床医学抢救总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50

20

21

9

82.00%

实验组

50

29

20

1

98%

X2





12.752

P值





P<0.05


2.3 2组病人住院治疗的时间对比

实验组病人住院治疗时间(30.3±4.2)d明显小于对照组(48.6±5.8)d,2组对比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t=7.284,P<0.05)。

3 讨论

腿部外伤,尤其是多发性创伤高并发出血性休克后,对病人的新陈代谢,生理平衡都导致明显影响,病人非常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及其超低温三联症,若发生以上三联症情况,会严重影响病人生命安全3。凝血障碍就是指多种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下造成外伤病人的凝血障碍,其中人体体温是一大要素。超低温情况下可能影响病人血小板功能,造成病人凝血因子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就是指病人在长期低灌注情况下,体细胞能量消耗从需氧新陈代谢情况转换为乏氧新陈代谢,进而引起病人身体内乳酸堆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有研究表明,若病人乳酸在受外伤24h内消除,其成活率为100%;若病人人体内乳酸在受外伤后48h内消除,其成活率低至14%,不难看出,乳酸水平事关病人成活率。病人人体溫度小于35℃称之为超低温,病人受外伤后减少,人体周边血管收缩,影响人体血循环作用,并且持续注射冷液体促使病人超低温情况加剧,是病人受严重外伤后没法防止的一项生理改变,非常容易提升病人全身血管阻力,破坏病人凝血,引起病人心律不齐等明显病症4。因而,应尽早对外伤病人开展科学合理治疗,做好致死三联症的预防工作。损伤控制的首要目的取决于对手术治疗方案明确,以前对比较严重损伤的病人开展有效控制处理,提升 病人耐受性,减少病人致死率。有研究表明及时控制病人流血对手术治疗成功率比较重要5-6。该科学研究中选用损伤控制核心理念对骨科外伤病人进行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损伤控制对病人流血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成功率,这与有关科学研究结论一致。开展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较高,不但必须有高端的医疗器械,并且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实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这与在我国医疗资源现况有一定的分歧,急需处理。但损伤控制在骨科外伤临床医学抢救中的运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周建,李坤,车立新,等.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兔脊髓压迫性损伤的效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159-168.

[2]韦孟扣.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6).68,70.

[3]陆廷永.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3).107-108.

[4]孙兴兰.下肢创伤患者的伤口护理体会[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7,(2).156-158.

[5]杨延焕.探讨骨科下肢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4).42,44.

[6]LI,K.-C., YU,S.-W., LI,A., et al. Subpedicle decompression and vertebral reconstruction for thoracolumbar magerl incomplete burst fractures via a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J]. Spine,2014,39(5):43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