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丽君 黄月仙 邵艳蕊 张晓君 刘洋 车永佳 刘常达

云南省腾冲市中医医院 679100


【摘要】目的 分析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温针灸+穴位埋线组与西药组,每组36例患者。西药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温针灸+穴位埋线组采用温针灸、穴位埋线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温针灸+穴位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35/36),西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8%(28/36),温针灸+穴位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中,采取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温针灸;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病程相对较长,并且存在癌变的倾向,病理性改变主要是固有腺体萎缩,并且伴随肠上皮化生,存在不典型的增生炎性反应。在临床上的表现症状主要是上腹部胀满、食欲出现布阵、恶心呕吐与腹泻[1]。本次就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随机分为温针灸+穴位埋线组与西药组,每组36例患者。温针灸+穴位埋线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16例,年龄均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2.4±2.1)岁。病程均在1-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9.2±2.0)年。西药组患者男性有21例,女性有15例,年龄均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2.8±2.3)岁。病程均在2-2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9.6±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毫克晨服, 阿莫西林0.5克,每天两次,甲硝唑0.4克,每天2次口服,叶酸50毫克,每天两次,12个星期作为一个疗程。

温针灸+穴位埋线组:取患者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三阴交和胃俞等穴位。穴位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标准通过取穴。温灸操作方式:患者仰卧体位,局部实施常规的消毒,采用0.3mm*(20-50)mm的毫针进行进针。采用以上条件的毫针分别对中脘、天枢与足三里得到气之后,使用精制的温针艾条,将其插在所有的针柄上面之后,使用火对下端点燃,每个穴位进行针灸十分钟,等到艾段燃烧完之后,继续留针20分钟之后,再出针。每天实施一次,12次是一个治疗的疗程,连续给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在患者休息十天的期间,实施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操作方式是:让患者仰卧到病床上面,采取三阴交穴位进行直刺。俯卧体位选胃俞穴,使用百分之0.5碘伏在实施手术的位置通过中心往外环进行消毒,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对双手进行消毒,并且佩戴好无菌手套,先放置在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溶液当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三十分钟以上一段羊肠线当中放入进9号注线针后面再接针芯,使用左手的拇指对进针的穴位进行固定,另外一只手持针并且迅速刺入进穴位,在达到所需要的深度之后,用适当提插捻转的手法,在有针感出现之后,再边进行推针边退出针管,把羊肠线埋植到穴位肌层或者是皮下的组织内,再出针,出针之后使用无菌干棉签清轻轻压住针孔,大概10d进行一次埋线。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将治疗有效情况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指标,显效: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进行胃镜复查发现黏膜慢性炎症有明显好转,经病理检查发现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均恢复到正常或者是减轻两个级别。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减轻,胃镜复查显示黏膜病变的范围缩小到二分之一以上,炎症症状明显减轻,经病理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到一个级别以上,腺体出现萎缩、肠上皮化生育异型增生的现象减轻。无效:患者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且各指标达不到有效的标准或是病情有恶化现象出现[2]。在证候疗效评估方面,痊愈: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超过百分之九十五。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超过百分之七十。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小于百分之三十。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有效指标以(%)表示,行X2检验。术后各项指标以(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温针灸+穴位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35/36),西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8%(28/36),温针灸+穴位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详情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分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西药组

36

12(33.3)

16(44.5)

8(22.2)

28(77.8)

温针灸+穴位埋线组

36

17(47.2)

18(50.0)

1(2.8)

35(97.2)

X2

-

5.19

P

-

<0.05

2.2两组在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方面观察,温针灸+穴位埋线组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西药组(P<0.05)。详情如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西药组

36

12(33.3)

15(41.7)

9(25.0)

27(75.0)

温针灸+穴位埋线组

36

15(41.7)

19(52.8)

2(94.5)

34(94.5)

X2

-

5.26

P

-

<0.05


3结论

温针灸法可以扶正祛邪、温经通络、对脾胃进行温补、振奋阳气与调和气血。在实施针刺的同时,用艾条进行温针灸,借助艾火温热的效果容易激发出经络感的传导现象,达到气至而有疗效的目的。治疗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针处的温热感比较强,能够扩散至肌肉组织当中,可以促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的温度得到升高,对全身血流的状况、局部微循环情况进行改善,促使患者的新陈代谢加快,解除患者的痉挛性疼痛,达到治疗的效果[3]。此次的研究结果显示,温针灸+穴位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西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8%,温针灸+穴位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说明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温针灸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中,采取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智昌,苏秋菊,邢建伟. 穴位埋线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9):1119-1121.

[2] 屈红梅. 观察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养生保健指南,2017(4):155.

[3] 柴一峰,蒋湘萍. 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