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现代工匠”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3

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就“现代工匠”之路

徐伦聚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忽视人才质量培养,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加强人才质量培养,应该是每一所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中作。“大国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质量,而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大国工匠”,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应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加强对学生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工匠之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生 现代工匠


人才质量的培养,是目前职业院校办学的关键问题。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谈及高等职业教育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特别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基础,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提升,并以此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方式方法。李克强总理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今年两会,“工匠精神”再次被列入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培育,成为整个社会热议的话题。

走在工匠精神培育前列的阵地,是个地方职业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起点,但单靠学校自身培养不出工匠,高职学校应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一体化实践办学,用工匠精神完善办学理念,体现责任与协作;用工匠精神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标准,谋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学校未来变革上要以工匠精神指引,创新工匠培育体系,为学生成为“大国工匠”铺就成才路。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代匠心”之梦

“匠心”代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是对某项事业用心做到极致,需要培养学生对从事职业的敬畏心态、执着的工作理念和对工作结果负责任的态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需将工匠精神融入整个专业素质的培养中,为学生注入匠心。

(一)远大的职业理想教育——埋下“匠心”之火种

“工匠”骨子里散发着对职业技能的热爱,首先源于要高度认同自己从事的工匠身份。职业院校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对学生开展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理想教育,通过实地参观、职业体验、毕业生报告会、技术专家进校园、职业生涯引导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培养职业情感,坚定职业发展方向。学校要为每个班级配备双导师,通过班会、主题教育、学习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和社会的契合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把握和认识,培养学生对自己从事职业的深厚感情,增强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职业引导,使学生面对现实,职业理想逐步明确,职业信仰逐步坚定,为在职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尚的职业素养培育——注入“匠心”之灵魂

工匠,是有技艺和专长的,他们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极致,这本身就是职业素养的极致体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崇高的职业素养,学校提出“品质比能力更重要”,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的育人理念,从细节做起,并延伸到整个学习和生活中。学校应将素质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作为职业素养的切入点,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按照岗位的职业规范要求,将德育教学内容同实训实习岗位规范融合,编制实验实习岗位操作规范、实验实习岗位礼仪规范等规章制度,加强日常规范管理教育,强调规范和细节,教育引导学生提前对岗位实习的生产工序、生产工具按照标准化分类;所有实验设备制定操作规范,教师以身作则,规范化教学,严格遵守相关实训操作规定,坚持规范操作,注重细节管理。近似严苛的管理规范和全面细致的贯彻落实,辅之以严格的检查改进,营造“严谨、细致、规范”的工匠培育氛围,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专注意识,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在长期的坚持中得到养成和固化。

(三)丰富的文化熏陶——奠定“匠心”之基础

一位工匠的诞生离不开社会及其所在企业的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体制和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文化中相关质量理念、工作作风的精心培育,才能为学生成长为大国工匠提供可靠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将校园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按准职业人要求进行文化培育,一方面强化班级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和实施了责任担当的价值鼓励、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将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学校特色品质-责任、正直、勤奋、忠诚等移入课堂进行专题教育,开展技能之星、勤奋之星、责任之星评比,营造了“踏实做人,严谨做事”的文化氛围,明于理、合于规、勤于事、精于艺成为学校一贯坚持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自我评价标准。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掌握“现代匠技”技能

工匠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主要是他们以匠修心,以心练技。尊重技艺,穷毕生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技艺的精进,是工匠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工匠的培育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的第一阶段,还需学校围绕“就业能力培养”搭建适合的环境和培育方式,传授适合工作岗位适合的技能。

(一)搭建适合培养“工匠”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工匠精神的教育培育过程中,学校、地方企业无疑都是培养载体,产教融合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将学生的培养融入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满足了工匠培养的基本条件。各职业院校要共建符合标准的实验实训基地,根据共同的培养目标设置实验实训项目,为工匠精神教育培育打好基础。通过深度校企共建搭建一条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工匠人才培养平台。

1.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企业要主动积极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地实施,为职业院校学生具备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了路径,成果的质量可以检验和训练学生是否时刻以工匠精神要求自己。职业院校应将产教融合项目完全推向市场,实行学校监督下的项目负责制,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运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学生的技能水平影响到自身作品能否变为商品,职业素养影响到质量和效率,市场化运作和考核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真实场景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学习和训练机会,同时实施的企业班组化管理,教师将技能、素养、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岗位技能,同时具备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规范意识、效率意识,实现了学生入校后的三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到身份转为学徒身份认知的转变;二是由一名在校学徒到实习期间准职业人的实践的转变;三是由不稳定的实践准职业人到社会某行业职业人的转变。

2.创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养,细节培养极为重要,教育学生要,重视细节,这往往是工作成败的关键,还要教育学生要具备持久的坚持和永不放弃的韧性。在现代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基于场景、目标、规则和任务的优势,培养学生善于抓住细节、对待工作专注认知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现代学徒制使工厂成为学校、车间成为课堂、师傅成为教师、学生成为学徒。准职业人是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又一身份,这可促进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体验中,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管理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相关要求,把握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规程。企业中生产经营或管理者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专长,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技术技能指导,可以促进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在毕业后缩短融入到社会中的时间和过程。

职业院校要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帮带师傅选拔标准,选拔德艺双馨的技术骨干担任师傅,同时实施岗前培训制度,制定各阶段各岗位的指导学习计划,实施岗位技能达标考核制,评估学生的职业素养,运行学分制激励机制,学生在三个月即能顶岗,综合能力提升明显。

(二)量身打造,为“工匠”科学制定教学内容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过多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与技术技能操作的实训,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特别关注技术技能至上,对于对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支持,这与工匠精神的要求相去甚远。职业院校要在学校教育过程落实落细文化育人的总体要求,将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营造工匠精神的氛围,培养学生在实验技能基础上的职业素养和精神。一是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并每年进行更新,学校教师参与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训,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新产品的交流学习,使技术水平处于市场前列;二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标准体系,通过课程教学、开展专题教学、实训实习,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加深对工匠的了解,在实践中体验工匠精神。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成长铺就“现代工匠”之路

工匠不是朝夕炼成的,在本职岗位和专业领域精进努力、锐意进取过程中,难免遭遇各种工作压力、困难、失误甚至是失败,需要强大心理韧性和抗挫力能力,持久的耐力,而清晰的职业规划尤为重要,懂得沉下心耐心把工作做好,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慢慢培养起对对工作的兴趣和热爱,一步步的实现自我价值,才会让学生产生持久动力和专注力。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的最前沿,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应从学校做起,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要和区域内企业实施一体化招生招工,做到学生进入学校即入职,上课就等于走上工作岗位,除了与岗位对接的技能学习外,为学生提供多条行业、企业各类岗位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供学生在校进行选择,并由技能导师进行职业引导,打通了学校与企业贯通的职业发展路线。工匠的价值不在于精进,而在于自身的工作成绩和价值贡献。提升价值贡献能力。持续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成效产出率和优质率,提升个人工作业绩与价值贡献力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建立以学生成才率为主要内容的考评体系,同时在产教融合中改革评价标准,不以是否合格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尽心尽力,做到完美为要求,培养学生高标准意识和专注力。

工匠的培育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职业教育作为源头,应为培育现代工匠铺路,要搭建工匠培育体系,培养职业情怀,培养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靠严格的制度达到培养工匠标准要求的目的,通过长期的锤炼升华为工匠精神。国家的发展进步需要大批“德艺双馨”的工匠,高职教育应立足实际,特色办学,强化质量,真正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


作者简介:徐伦聚,男,1971年9月生,山东广饶人,高校讲师,中共党员,1995年7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学历,硕士学位,现任东营职业学院纪委纪律检查室副主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