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致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致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探讨

魏海平,

监利市红城乡卫生院 433309

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引致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实验研究中,于我院中选取122例已经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糖尿病发生情况的统计,同时分析患者发生糖尿病的相关性因素。结果:122例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33例出现糖尿病,发生率27.04%。同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来看,发生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其病程、年龄以及抗精神药物的服用情况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另外,通过对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后的血糖指标分析来看,氯氮平用药后的血糖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几种,(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良好疗效,但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因病程较长、年龄较大且服用氯氮平而引起糖尿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糖尿病;相关因素

前言:在众多精神类疾病中精神分裂症比较常见,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在其影响下使得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现如今对于精神分裂症多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能够达到良好疗效,但是通过调查分析来看,部分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给患者身体带来更进一步的损害[1]。对此必须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可能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以下实验研究中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纳入研究对象122例,经过对患者资料的调查分析来看,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43例,年龄在22~65岁间,平均(46.69±4.45)岁,病程在2~26年之间,平均(14.96±5.02)年。

1.2方法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后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2.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组内比较,均符合正态性检验时,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不符合正态性检验时,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影响因素分析

122例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33例出现糖尿病,发生率27.04%。同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来看,发生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其病程、年龄以及抗精神药物的服用情况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详细见表1。

1 影响因素分析(n/%

影响因素


糖尿病(n=33)

未患糖尿病(n=89)

X2

P

性别







17(51.51)

44(49.43)

0.828

>0.05


16(48.49)

45(50.57)

病程(年)







<20

4(12.12)

66(74.15)

12.005

<0.05


≥20

29(87.88)

23(25.85)

年龄(岁)







<40

7(21.21)

50(56.17)

11.414

<0.05


≥40

26(78.79)

39(43.82)

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

19(57.57)

8(8.98)

12.556

<0.05


氯丙嗪

7(21.21)

61(68.53)


利培酮

5(15.15)

12(13.48)


其他

2(6.06)

8(8.98)

      1. 不同药物用药后的血糖水平分析

    通过对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后的血糖指标分析来看,氯氮平用药后的血糖水平相对高于其他几种,(P<0.05),见表2。

    2 不同药物用药后的血糖指标比较(mmol/L

    药物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氯氮平

    9.33±3.26

    16.25±4.19

    氯丙嗪

    7.96±3.11

    14.82±3.95

    利培酮

    6.09±1.59

    11.52±3.36

    其他

    7.08±1.54

    12.11±3.14

    1. 讨论

    精神疾病在当下比较常见,精神分裂症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此类疾病患者会有明显的迫害妄想情况,在此影响下,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便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现如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便是通过服用抗精神药物治疗,但是通过实际情况来看,若患者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那么该药物的疗效相对一般,无法达到比较好的效果[2]。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有一部分引发了糖尿病,通过相关调查分析来看,抗精神药物在应用过程中确实会出现相对不明显的高血糖情况,而且引发糖尿病的情况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122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实验,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7.04%,而该方面权威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发生率为7.84%,这与本次研究中纳入的患者病例数较少有关。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较多,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中表1分析来看,发生与未发生糖尿病的患者,其病程、年龄以及抗精神药物的服用情况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因此认为病程≥20年、年龄≥40岁以及服用氯氮平是导致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机体内发生退行性改变的情况更为明显,在服用抗精神药物后后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对于年龄≥40岁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引发糖尿病;同时,精神分裂症会长期持续性的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因此病程较长,也更会加剧对身体的损害[3]。另外,不同抗精神药物的应用下也有不同效果,通过对不同药物应用后的血糖指标分析来看,在应用氯氮平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氯丙嗪等药物。

    总的来看,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后可能会因自身病程、年龄以及服用氯氮平而导致糖尿病。

    参考文献

    [1]李文达.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

    [2]曹金聚,陈革,刘继鹏,单连山,李业,毛伟东,王国强,盛广睿.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5):49-52.

    [3]李斌,戚艳杰,陈云,张之霞,何凡,郑毅.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疗效比较及代谢指标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2):1295-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