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魏海平,

监利市红城乡卫生院 433309

摘要目的: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时探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其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对比研究方法完成本次分析,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社区中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选取80例进行分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对症治疗的设为参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视为研究组,各组40例,统计临床效果及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势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使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运动耐力和肺功能,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稳定期;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影响

引言:本研究为了分析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在接受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后的影响,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析,一部分接受该方法治疗,另一部分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以此完成对比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的来源:2020年7月-2021年7月从本社区中选取接受治疗的部分符合研究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总共80例。研究小组的确定: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的视为参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基础上实施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视为研究组。分组依据: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以40例分组的数量将患者分配至两组。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2岁;病程最短的6年,最长的20年,分别取中间值51.33岁、15.81年进行组间比较,(P>0.05)说明数据可比价值高。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依从性高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排除不愿沟通的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排除脏器功能性障碍患者。

    1. 方法

参照组治疗期间所采用的方法是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采用祛痰剂、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及定期通风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禁止抽烟,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研究组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社区呼吸康复治疗为主,具体操作措施如下:(1)指导患者锻炼呼吸肌。告知患者选择一个安静且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呼吸肌训练,使用缩唇式呼吸法进行呼气,也可采用腹式呼吸法,控制好联系时间,每次3min,3次/d。(2)指导患者肢体锻炼。指导患者采用匀速的方法进行行走和爬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min至20min内,同时告知患者锻炼期间手臂上举并吸气,手臂下落并呼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训练时间和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3)家庭氧疗方法。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在家要保持良好的氧气治疗习惯,以此保证1L/min至1.5L/min的吸氧速率得到满足,特别是夜间吸氧要加强重视[1]。(4)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治疗。社区工作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正确的按摩方法,对患者的颈背部、胸部使用点、揉、按的方法进行按摩,并告知患者家属如何进行穴位按摩。(5)咳痰训练。社区医护人员应该将正确的咳痰方法教给患者,指导患者调整合适体位,以端坐位为主,体位调整后缓慢吸气,完成后屏住呼吸控制2s后进行5次连续性的咳嗽,以此促进咳痰的质量,保证痰液的排出。每天清晨和睡前进行两次咳痰训练。此时可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对咳痰次数适当的增加。

    1. 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以此评价治疗方法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6min步行距离的方法进行患者运动耐力的评价,记录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1.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采用百分比和均数±表示,组间用t和X2比较,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软件完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比较情况如表1。

1 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年后

FEV1(L)

FEV1(%)

FEV1/FVC(%)

FEV1(L)

FEV1(%)

FEV1/FVC(%)

研究组

40

1.29±0.11

50.86±9.81

50.77±10.21

1.64±0.16

61.25±10.24

57.44±10.53

参照组

40

1.31±0.09

51.44±9.91

51.12±10.99

1.38±0.12

52.88±9.53

52.52±10.31

2.2不同方法治疗前后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变化及比较情况如表2。

2 不同方法治疗前后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比较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年后

研究组

40

367.84±26.69

428.87±32.44

参照组

40

368.86±22.37

371.26±27.58

t


0.198

48.521

P值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为很常见。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变化,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该病应该加强重视[2]。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特点,且需要长期治疗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部分患者存在较大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的有心脏病和气胸,这也增加了该病的治愈难度,发病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常见的有抗感染治疗、祛痰止咳以及支气管扩张治疗等。一般情况下,患者接受治疗后会进入稳定期,子爱吃期间,患者需要重视康复治疗并预防疾病复发,此时以社区治疗为主[3]。本研究选择社区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组治疗,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均得到提高,且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其采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

参考文献

[1]张婷. 心肺康复综合干预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8.

[2]周恩南,黄曙良,林源泉,许木生.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0):3753-3754.

[3]郭睿. 肺呼吸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