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技术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多模态 MRI技术在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

耿达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 江苏 无锡 )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于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患者,使用多模态MRI技术对其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鉴别的临床效果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变的类型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相关指标。结果:①在分布类型方面,两组患者在节段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31)×10-3mm2/s、(1.48±0.38)×10-3mm2/s(P<0.05);③ADC值≤1.3×10-3mm2/s诊断其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分别为:71.48%、78.78%。结论:对于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患者,使用多模态MRI技术进行诊断,诊断的结果以及ADC值提供的信息对提高诊断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效能方面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多模态MRI技术;鉴别



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是指患者的乳腺内部没有肿块的部位的强化特征,在病灶部位可能夹杂脂肪、乳腺腺体等成分1】。这种疾病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在鉴别方面比较困难。MRI是临床上诊断乳腺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探究实验将多模态MRI技术应用于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良恶性诊断中,探讨其诊断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之后进行对比分析。良性组患者年龄在34-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16±2.25)岁,恶性年龄在33-67岁之间,平均年龄(55.83±2.49)岁。统计比较患者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诊断方式

MRI诊断:所有的患者保持仰卧的姿态接受检查,将双乳自然悬垂在乳腺专用线圈内部,扫描序列:(1)横轴位快速反转恢复抑脂T2WI序列,TR/TE为4000/70ms,层厚、间距以及矩阵分别为5.0mm、0.5mm、448×448,视野(FOV)为340mm×340mm,激励次数(NEX)为1;(2)横轴位 FLASH-3D T1WI 序列,TR/TE为6/2.3ms,层厚、间距以及矩阵分别为1.2mm、0.2mm、448×380,视野(FOV)为340mm×340mm,激励次数(NEX)为1,反转角为10°;(3)横轴位 EPI-DWI,TR/TE为8300/85ms,层厚、间距以及矩阵分别为4.0mm、2mm、220×220,视野(FOV)为360mm×147mm,激励次数(NEX)为3,,b=50、800 s/mm2;(4)DCE-MR1,TR/TE为4.5/1.6ms,层厚、间距以及矩阵分别为1.0mm、0.2mm、448×344,视野(FOV)为340mm×340mm,激励次数(NEX)为1,反转角为10°。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分布类型,确定ADC最佳阈值,统计其诊断的特异度以及敏感度。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信息统一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结果

2.1统计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分布类型

良性组占比32.50%,恶性组占比67.50%。主要有节段型、导管型、弥漫型以及区域型四种类型,两组患者在节段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

表1:患者病变分布类型统计表


良性组

恶性组

p

节段型

5.00%(4/80)

6.25%(5/80)

>0.05

导管型

13.75%(11/80)

46.25%(37/80)

<0.05

弥漫型

11.25%(9/80)

11.25%(9/80)

>0.05

区域型

2.50%(2/80)

3.75%(3/80)

>0.05


2.2ADC最佳阈值比较

恶性病变的54例患者中,ADC值≤1.3×10-3mm2/s与>1.3×10-3mm2/s的患者分别有46例、8例,占比57.50%(46/80)、10.00%(8/80),良性病变的26例患者中,ADC值≤1.3×10-3mm2/s与>1.3×10-3mm2/s的患者分别有7例、19例,占比8.75%(7/80)、23.75%(19/80),两组患者的ADC值差异非常明显(P<0.05),两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2±0.31)×10

-3mm2/s、(1.48±0.38)×10-3mm2/s(P<0.05)。

2.3统计特异度以及敏感度

两组患者的的ADC值介于(0.050-2.275)×10-3mm2/s之间,当ADC值≤1.3×10-3mm2/s诊断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类型为恶性病变时 敏感度与特异度为71.48%、78.78%。

3讨论

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比较特殊,在诊断其病变类型时比较困难,使用MRI诊断乳腺类疾病时,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非常优异,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大意义2】,此次探究实验采用多模态MRI技术对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患者的病变类型进行诊断,诊断结果显示:分布类型主要有节段型、导管型、弥漫型以及区域型四种类型,其中良性病变中节段型最多,恶性组患者ADC值在降低,良性组患者ADC值在增加,MRI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8%、78.78%。

综上所述,多模态MRI技术可以提高诊断乳腺非肿块性强化病变患者的病变类型的临床效能,值得推广3】



【参考文献】

[1]周纯武,赵莉芸,李静.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疾病的应用及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4,5(S1) =56-61.

[2]许建荣.乳腺MRI技术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磁共振成像,2017,8(3):161-163.

[3] 张天月,汪登斌,王丽君等.IVIM磁共振成像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7,32(3):24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