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李娜

柘城县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 476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89例高热惊厥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2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急救处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家族史与小儿高热惊厥紧密相关(P<0.05),是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癫痫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高热惊厥;体温;护理;癫痫;复发

小儿身体各方面发育均不完善,在发育的某个时期单纯因为发热导致的惊厥称为高热惊厥,复发率较高。患儿发病后,常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时间短者仅几分钟,时间长者可持续十几分钟,反复发烧或发作时间较长会导致脑部受损,进而发展为癫痫或智力损伤,严重者会导致残疾或死亡。小儿高热惊厥发作前后通常无异常表现,且患儿常言语表述不明,如不能及时抢救,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9例高热惊厥患儿纳入研究范围,其中65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1例为细菌性痢疾、10例为支气管肺炎、3例为其他原因。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9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0.5~8岁,平均(3.52±0.61)岁,单纯性高热惊厥34例、复杂性高热惊厥9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0.5~8岁,平均(3.87±0.79)岁,单纯性高热惊厥36例、复杂性高热惊厥10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惊厥类型、原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入院后均先接受急救处理: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取侧位;将衣领解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清理干净,以免窒息;用纱布联合压舌板放到上下臼齿之间以免发生舌咬伤;在危急状态下可用手按压人中、合谷穴或给予针灸,防止惊厥;立即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组织缺氧,防止脑水肿;鼻导管面罩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正确及时使用抗惊厥药物;予持续降温等常规护理治疗。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先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病因,然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①病房保持安静清洁,室内温湿度调整到人体舒适标准,各类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身体的刺激;密切观察患儿意识、呼吸、心率、节律和瞳孔,有异常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②将冰袋放在头部冷敷,用35%乙醇依次擦拭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最后擦四肢,需注意的是腹部和胸部不能触碰。如情况紧急,可用药物降温,如泰诺林或赖氨匹林。如患儿出现抽搐症状,立即针刺人中进行阻止。③加强皮肤护理,出汗量较大很可能导致患儿内衣粘在身上而使舒适度下降,应及时换衣,床单保持平整,不能起皱。④保持呼吸通畅,用棉签浸盐水擦拭嘴唇,去除口腔分泌物,如患儿有嗜睡症状,要及时调整睡眠姿势和身体位置,加强血液循环按摩。⑤大量饮水,食物宜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且热量高、脂肪低,食物状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重视母乳喂养。患儿口腔采用淡盐水清洁,涂石蜡油,预防感染。⑥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家属不良情绪,解释惊厥的特征和相关预防常识,提高家属配合程度。⑦向患儿家属认真解释高烧惊厥知识,让其学会观察儿童体温变化,并对升高体温早期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识别。推荐家长在家中放置体温计、解热药、棉球、乙醇和压舌板等物品,做好高热惊厥复发控制。⑧出院时,护理人员向家长详细介绍出院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饮食清淡,不偏食,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和个人卫生。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②对比2组患儿疗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双侧检验分析所有统计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有家族史与小儿高热惊厥有紧密联系,年龄越小、体温越高、存在家族史,高热惊厥病情程度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年龄、体温、有家族史再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是小儿高热惊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2.3疗效

所有患儿经相关急救及护理后,体温均下降到正常水平。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出院后随访约半年,观察组癫痫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体体温在下丘脑进行调节,下丘脑后部和下丘脑前部分别包括了人体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通过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的调节,人体体温才能处于恒定。然而,儿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心不够成熟,容易出现体温升高症状。此外,儿童神经系统也未发育完全,神经髓鞘形成不够完善,当有一些刺激时,大脑就会兴奋,导致神经细胞出现不正常放点,然后出现抽搐。因此,当儿童体温升高时,可导致惊厥出现,如不及时控制而持续发烧,会导致儿童脑组织受损,引发癫痫或精神发育迟滞等严重后遗症。

有研究对惊厥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癫痫家族史或神经系统异常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引起惊厥。高热惊厥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虽采用药物及时控制体温是重要手段,但若护理措施实施良好及有针对性,也对儿童发烧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医护人员需积极治疗发烧儿童的发热和抽搐,还需要细心照顾患儿,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高热惊厥后,在及时有效的物理冷却过程中,可促进患儿呼吸顺畅,提高大脑供氧效能,维持身体代谢功能稳定,将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因此,短期控制儿童的较高体温,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是目前护理治疗的重要目的。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温、有家族史与小儿高热惊厥紧密相关,年龄越小、体温越高、存在家族史,高热惊厥病情程度越重。本研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也确认,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高热会增加儿童大脑的氧气消耗,导致脑神经细胞极其兴奋,故应对患儿体温进行及时控制,密切注意患儿身体状况,做好紧急治疗准备。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儿经相关急救及护理后,体温均下降到正常水平,但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癫痫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先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高危因素,结合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物理冷却与药物冷却联合,可将儿童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进而降低癫痫发生率。对患儿家属实施心理辅导,可减轻患儿的不稳定情绪,提高治疗配合程度。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可增强家长对高热惊厥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遇到紧急情况时具备一定治疗能力。此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属在日常治疗中不必过度恐慌,高热惊厥主要由高烧引起,重点在于降温,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避免神经损伤。

参考文献:

[1]汪婷.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4):99+91.

[2]韩芳芳.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8-10.

[3]杨阳.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