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浅析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陈玲珠


摘要: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业活动的日益密集,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各高校也开始逐渐扩招工商管理专业类的学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才基数的增多,势必会加大竞争的激烈程度,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在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才的全面型、应用性以及实践性,不

断打造专业化、全面化的工商管理人才,使其适应商业活动的快速变化,并且能在这种变化中对于问题处理游刃有余,对困难有一定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当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市场环境以及相关知识的更新变化速度较快。很多固有的知识更新速度始终无法跟上市场的实际发展变化,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内部学习环境无法直接感受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当下非常多的工商管理人才在被培养过程中与市场需求产生脱节,很难培养出真正企业需求的善于把握市场发展形势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非常广泛的内容,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逐渐增多,但是当下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不具备高度针对性。我国当下已经有非常多的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策略缺乏专业的考察与分析,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够满足全方面的市场需求,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意味着不利的制约作用,除此之外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来说也是巨大的压力。

1.2知识性和应用型培养不均衡

针对于当下情况来说,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在知识以及应用方面依旧有着不均衡的状态,对于知识的培养较为重视,并且依旧在延续着校内课堂授课的关键形式,更加重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等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主要的考核方向也是对学生相关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但是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将应用情况纳入学习或者考核的指标当中,同时也没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或者实训机会,这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实际应用水平明显下降。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很难熟练的运用知识,这就意味着校内培训的效果较差。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很多院校只能够单纯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水平,但是却忽视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实践与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学生无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更好的对知识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这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

1.3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当下并没有落实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的方向就是以传统书本、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积极性比较低。除此之外,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明显缺乏趣味性设计,很多时候学生都很难融入学习情境当中,因此学习效率比较低。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在未来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实际作用,这意味着更多教学效果的出现以及教学方向的确认。


二、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1实施人才的个性化教育

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针对这些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计划,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选课制度之上,采取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自主选择空间,增设更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课程,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学习课程和进度,甚至可以进行跨专业或者跨系选择,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立体化,拓展知识面,在多学科的交叉中构建稳固的职业能力,这一点正好符合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学科知识较广的特点。而且,这种学分制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朝着自己既定的就业领域范围进行知识技能的加强,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2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也需要有相应的教材指导,工商管理专业应严格甄选与时俱进的前沿教材,或者由专职教师联合编撰,保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掌握的实践能力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实践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之上,而是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制订专属实践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落实。教师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更多的是充当鼓励者、引导者、组织者及监督者的角色,首先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引导和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取得实质性的能力提升,最后是监督学生将各项实践活动落实到位,并对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客观评价,将这一评价纳入学生的专业综合成绩。

2.3完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成后,想要取得实施的实效性,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予以保障和监督。这一评价机制应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诟病,始终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对学生的评价点从结果转向过程,并重点参考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参与度、交流互动等,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也引起他们对每一节课堂学习、每一份平时作业、每一次实践活动的重视,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对专业知识不加理解死记硬背。在评价方式上,应摒弃传统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而采取教师评价、小组内评、生生互评等多元综合评价,避免教师从单一角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性和主观性,多元化的综合评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真实、全面地反馈教学活动的实效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案及进度,极大地促进了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较高,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专职教师都是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直接由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缺少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鉴于此,各校应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在深入企业一线管理运营工作中,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个运营流程,以及工商管理职位的职责范畴,更新自身的企业工商管理知识储备,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工商管理学科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自身的教学新形式,根据现代教育以及经济的发展大趋势,进行教学观念的合理转变。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适当转变教学重点,合理调整教学比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进行合理整合,扩大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的比重,在合适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与外界社会的矛盾和竞争相接触,使得学生时刻对于学习有所追求,不断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连丽娜.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中小企业,2020(01):184-185.

[2]王可男,王新钢,韩敏敏.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4):81-82.

[3]薛倩倩.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9(14):202.

[4]宁波.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金融,2018(2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