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媒  让学生步入绘画的自由世界——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3

创新为媒  让学生步入绘画的自由世界——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陈海燕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美术组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在参与教学前要启发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自信心;激活思路,引导主题创作;开展一种创新型的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聚焦生活,培养人文精神和意识;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引领者,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培养创新的能力,使教师成为教学主导。]

    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也需要培养孩子们的这种创新能力,因为现在在课上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的孩子其实是不太喜欢美术课的,可能也是因为孩子们在美术课当中学不到什么东西,我认为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或者是采用更多的方式让同学们去认真的学好美术,让他们能够从这门课程当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从教二十几年的美术教学生涯,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认为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按照教案讲课。学生是具有人格、情感、思想的人,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能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和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人美版第一册第9课《谁画的鱼最大》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绚丽多姿的海底世界画卷,在优美欢快的背景音乐中,各种各样奇特的鱼儿形象,深深地吸引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海底场景,把他们的思维带到海底世界中,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奇幻的海底世界之旅,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使他们置身情景之中,与鱼儿亲近之情油然而生,教学情境变得趣味盎然。在海底之旅就要结束时。为了进一步拨动他们的心弦,教师还专门设计了小朋友与鱼儿告别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鱼儿向他们告别的画面,并配上画外音:“亲爱的小朋友们,海底世界给你们带来了欢乐吗?欢迎你们再次到来。bye bye!”教师接着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景象?”。这时,小朋友们好像旅行结束回到了家,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悟都兴奋地说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各种各样美丽的鱼儿,并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大鱼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彻底沉浸到这种氛围感当中来。

二、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重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展的新理念。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的潜能,特别是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发展,我们要加以培养。因为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能够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的学习氛围感不强烈,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他们对于创新意识的重视,为此我做了这几种改变。我在美术的课堂上突出了孩子们的选择性,让每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这样能够突出课程的重点。如在人美版小学第5册《面具》一课,教师可以先带学生逛一逛虚拟的网上博物馆,了解面具相关的知识和特点,比如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同时还了解其他各国的面具,扩大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分组探讨几种面具的制作方法。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面具。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可以去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尽情的去展现自我的激情,包括他们的创作激情。我认为这还是比较重要的,包括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过程当中,能够合理的运用一些工具,画出不同的场景,这样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创作时同学们兴致勃勃,有站着的、有坐的、有边画边说的、有相互画的,甚至有几个孩子在为另一个孩子戴面具乔装打扮的……。乍一看,教室乱哄哄的一片,但仔细一瞧,他们个个都非常投入。在开放的创作氛围和开放的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了学习的愉悦。

     三、激活思路,引导主题创作。

    让孩子们不断去了解生活,这样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路,进行主题创作活动。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情认识不够丰富。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孩子们的注意力及想象力,当孩子们具备丰富想象力的时候,在绘画创作时他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再为不知道画什么而抓耳挠腮了。如在教学《恐龙世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与好朋友的各种有趣的事,教师悉心地介绍恐龙,再启发学生想象,把恐龙当作身边的好朋友、好伙伴。于是,有的学生就画和恐龙一起踢足球或爬山,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画和恐龙一起学电脑的情况,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多有趣啊!在《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的教学中,有的孩子画出了神奇的书包,能充气后带着小朋友飞上蓝天,飞到学校上课。

​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从儿童经验和生活出发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如教学《时间告诉我》一课时,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想一想时钟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学生们讨论激烈,有的说可以设计成水果形状;有的说设计成星星和月亮形状更漂亮;还有的要设计成鱼的形状。让大家在群体合作中画画,或和同伴共同创作小闹钟。对此,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展示自己成果时充满自豪、喜悦的笑脸,真令人感到欣喜。在这样生活味十足的美术学习创作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儿童的合作、探究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一种创新型的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

    创新型的思维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培养孩子们的,包括对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在这种发散性的思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的思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想像画欣赏, 挖掘儿童的艺术潜力及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画想像画,学生可以大胆地设想,比如将太阳画成绿色, 将人头画成绿色,将小鸟的家搬到太空去。

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们获得不一样的知识,我认为这很有必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对于他们来讲也是很棒的体验。如听音乐画画,听故事画画等。在活动中,教师多鼓励学生提问题、寻答案,做到先提问题, 后回答,先启发后指导, 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引导他们对问题提出疑惑及求解。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并及时地鼓励、支持他们的见解。在手工制作中,积极引导学生善于突破各种框框和模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积极地动脑、动手,去做、去创新,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由此产生愉快的心情, 这更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新欲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我在讲三年级的《色彩游戏》一课时,先给学生们看一张张不同的图画,然后让孩子们联想它们像什么。学生积极动脑筋,有的孩子说:“像下雨一样”、“还像很多的小蚂蚁”、“又像小蝌蚪”、“也像树纹”。孩子们的思维一经打开,他们的想象力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在这样的启发之下,孩子们得以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又如在讲一年级《圆形》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这个圆形联想有什么其他物品是圆形的并把它画下来,想到多少就画多少,紧接着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进行改变,或者通过不一样的情境来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和目的,让他们通过不同的形状去联想不同的图案。这样让他们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大胆地去绘画。

    五、聚焦生活,培养人文精神和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美术课具有人文关怀性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制的实验教科书发生变化,大量的社会、自然课题出现在各地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科书中。如人美版的《下雨啦》、《钓鱼》、《伙伴》、《洗澡》、《大树的故事》、《过春节》、《正月十五》,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我为校园添加色彩》、《走进自然》、《生活中的乐趣》、《妈妈的节日》、《春天的畅想》、《校园的春天》、《校园艺术节》等课题,显示出美术教科书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是更关注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将美术技能学习与表现的主题结合起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贴近生活的,极平常的,但能触及人内心世界的东西,其感染力常常出乎常人的意料。这是超美术学科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培养学生对人文文化的感悟。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学生才会对美术作品深刻理解,才会更好理解它背后的文化特点。如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天南海北的风景名胜……,都是美术课堂的人文资源。

《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相关知识。课堂上,教师不断为学生去创设环境,通过影音材料、资料调查等多方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剪纸文化,认识剪纸艺术。另外,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从态度、情感到知识技能,理解认识剪纸的特色之处,将对剪纸的欣赏提升到文化层面的欣赏。并结合漳州地区漳浦的民间剪纸艺术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的不单是这门课程,而是蕴含在剪纸背后的一些社会生活——包括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构建,深入思考,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丰富儿童热爱艺术的情感,展示了创造的智慧,体现创作的精神。正因为与现实相联系,这就拓展了教学中充满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思维迁移提升的目的。

  六、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参与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可能有的同学在上课时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是他们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沟通,在这个时候我们所应该做的也就是必须让他们能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遇到问题一定要大胆地提出来,就算是提出来的问题很简单,老师们也要鼓励他们去思考并给出答案。运用讨论式、交互式、合作式、研究式、探索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思考,使孩子们认识到美术是一种传承的艺术,在这门课程里他们得到的不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能力,更能够从中获得很多东西。这种创新能力能够让孩子们将来走得更高更远,他们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自己对于知识的大胆创新及大胆运用。在此方面我还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并让学生发布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向度地滔滔不绝地讲述,往往会使学生陷于单调乏味的状态,从而让他们的注意力涣散,学习兴趣丧失。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通过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则使学习成为内在构建的过程,而非外在的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好奇的心理,如果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比较适当的话,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这些问题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反常的现象、由原因揣测结果、由结果探索原因。要点是教师应该事先遮蔽结论,因为教师说出结论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欲望也就消失了。

比如孩子们在欣赏《泥玩具》一课中,对于泥玩具到底美在哪里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泥玩具运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搭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的泥玩具有什么动态?请你来模仿一下。”“泥玩具和自然界中真实的事物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也让他们经过思考感受到民间泥玩具的色彩单纯、浓郁、对比强烈、动态天真、稚拙、娇憨可爱、造型夸张、变形、简洁诙谐。进一步分析中他们还发现泥玩具所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比如欣赏梵高的作品《月夜星空》时,学生们对于这样的作品到底美在哪里无法真正领悟,他们反问老师,这样的作品好在哪里?教师一方面让孩子们上网去了解梵高的生平和创作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画家为什么要创作这一幅画?他的心情怎样?想一想画家通过这幅画要表达什么观点和思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层面地理解艺术作品。

学生进一步欣赏这一幅画的时候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感悟:

        学生一:“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很兴奋。“

​学生二:梵高经历悲惨,但他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精神财富,他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勇敢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三:画家在作画的时候心情一定很复杂,从画面中的冷色调表现出画家的忧虑,翻滚的星云体现出画家动荡不安、烦躁的内心。而明亮的星星恰恰表现画家内心对光明的渴求,对未来寄托无限希望。

学生们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对作品也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质疑到理解,认识,再到创新。

    七、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我们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随时随处都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使他们愿意上学,乐意上学,想着上学;应该让每个孩子时刻憧憬着幸福的明天,使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学生今天的幸福和明天的发展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坚持“以参与求体验”和“以创新求发展”的做法。

  “以参与求体验”指的是教师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要为学生的参与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宽松的环境。孩子只能成长一次,而这种“成长”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体验”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孩子只有在参与中自己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建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

所谓“以创新求发展”指的是教育要面向明天。今天的学生需要从小学会创造,要具备创新意识,从小养成创新习惯,将来才会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并大有作为。

   走进新课程,课改为学生搭设了一个体验成功和增强自信的舞台,使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参与是每个孩子的权力,坚持一切活动都要面向每一个儿童,不要有“被冷落的学生”。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在参与中真有体验,真有发展,真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名人韦洛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可见,游戏是儿童的天堂。比如在教学《怪兽》一课时,教师先展示一些古今中外和怪兽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地设计出怪兽,并创设一些游戏性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有趣的课程中来。因为孩子们本身可能就非常喜欢这种动漫,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成功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觉得上美术课的时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总的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创新绘画,自由绘画。在讲课的时候教师也应该让他们去学习不同的美术知识,课间可以让孩子们随意尽情的去进行发挥,让他们大胆的去想象,自由的进行作画。这样一来相信孩子们都会非常喜欢美术课,同样也能够提升对审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编著《美术教育学》

2、 尹少淳 侯令主编 《美术课改新视野丛书》

 该引用的要在参考文献要体现在文章的末尾 麻烦两篇文章都帮忙标注出来。哪一句参考什么文学根据查重结果帮忙标注出来。谢谢!按照论文的格式要求把它们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