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邵英曦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摘要: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逐步加重,为了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虽然环境监测在我国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不断地应用也证明了它确实是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有效工具。环境监测对于城市化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都有明显的检测效果,根据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能达到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和提高环境治理速度与效率的成果。环境监测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中推广开来,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应用

引言

人类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力。但是就目前来看,中国的环境监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为了保住青山绿水,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系统全面的角度提出要推进环境监测监察垂直管理,深化“测管协同”,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资金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素质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应用,加大数据审核力度等措施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1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1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较低

在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开展环境工作时,需要先进的硬件支持,以通过各类硬件来辅助环境监测,但就我国当下很多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来看,在硬件条件的支持上却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1)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不良,实验室内所配置的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相对落后;(2)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相对落后,整体的监测仪器设备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监测仪器无法满足对多种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要求;(3)监测仪器设备的故障频发。正是因为这些监测硬件方面的不足,使得总体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时,所得到的监测数据与结果与实际的偏差过大,难以发挥这些监测硬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1.2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不足

我国有关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非常欠缺,环境监测没有法律条文进行保障,目前为止,中国没有一部比较正式的法律为环境监测做保障,在生态环境检测方面也是一片空白。法律的不完善是环境监测难以广泛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坚实的法律后盾,环境监测的正当性就会受到质疑,环境监测也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下去。环境监测的法制建设不足还导致了检测手段无法统一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检测手段是否正当都没有依据。我国是法治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任何公众行为的执行都要有法可依,没有法律作为环境监测的保障,环境监测很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持续推广下去。环境保护需要科学的环境监测提供帮助,科学的手段使用则需要法律的严密监控,只有这样,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才能共同进步。

1.3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中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等以及许多制约因素的作用,目前的环境监测水平与环境管理的需求不符。环境监测涉及面较广,监测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技术理论做支撑。如果监测人员的素质能力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就会影响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影响环境执法、计划和决策管理。增强环境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促进环境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建议。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监测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内部缺少竞争机制,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对比日益繁重的监测任务,中国高素质的监测技术专业人员仍然非常欠缺。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合理分析并应用环境监测数据

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并可以在环境污染来源、类型、程度等方面的判断上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应对监测数据进行确定、分析,并从环境监测方面对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提供依据。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将环境监测作为基础,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可比性和准确性,有效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环境监测技术可以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时性、动态化,并可以对污染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跟踪处理。环境监测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中,主要包括水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和大气污染监测等,不同监测工作的监测内容和指标也有不同,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监测工作方案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信度。在实际工作中,应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将其与环境治理标准、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保证环境监测效果。

2.2加强环境监测网络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应用

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完善、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开展水质自动站、大气自动站、辐射自动站、环境噪声、土壤的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任务,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实施远程自动化监控分析,全面提升污染源自行监测与监督的管理水平。需重视应急监测,配备移动监测车辆,以应对区域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提升污染源监测与执法快速响应能力。在监测过程中引入智能监测、数据处理、无人机、无人船等新技术,加快便携、自动监测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来开展日常维护和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监管,及时查验数据传输能力,根据使用年限和仪器性能状态更换设备及配件。同时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全过程质控技术研究,提升环境监测科技水平。

61a6d7ac42a54_html_c6c313b04f91a8a2.jpg

2.3建立环境监测网络,进行生态环境的长期系统监测

现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监测网络较为松散,国家级的生态监控网络建设极为缓慢。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的向复杂化和复合化发展,基础的环境监测网络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建立科学系统的环境监测网络,促进环境监测信息的交流,推动有关方面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探讨,加深群众对环境监测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建造环境监测网络,还能有效促进各种环境检测技术的传播与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发展。

2.4加强环境监测硬件设施建设

随着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上,环保部门都加大了在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投入,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水平显著提高。为解决环境监测方面硬件设施配置不足的问题,各个环境部门都应该在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条件下,积极加大在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结合监测区域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对应的监测设施配置,确保环境监测设备设施配置、更新的及时性,将市场上最为先进的监测硬件设施应用于监测工作中。地方政府在财政工作开展时,要加大在环境监测硬件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结合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和监测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崭新的仪器设备配置,比如,可根据监测需求来进行气相色谱仪、应急仪器设备设施等的配置。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历经人员监测、硬件监测和多联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也大同小异。而在这两项工作的今后发展中,会提高监测工作的覆盖面积、精度,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再只管理国内环境,而是要谋求与周边国家的共同保护,真正实现环保上,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同气连枝。

参考文献

[1]常光远.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1):45-46.

[2]石学玲.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1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