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蒋华明

华蓥市安丙小学 四川省华蓥市 638603

摘要:科学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对社会和科学等方面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是新时期教育的新方向,也是对教师的新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和专业知识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授课,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才能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正确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完成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学生探索欲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小学课基础课程之一。当今时代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了让小学的科学课程得到更好地改善,让课堂效率得到提升,需要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程度,这时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性,制定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将课程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之中,这样才能够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整体化的培养,让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问题和现状

(一)家庭教育不重视

家长对于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因为科学并不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的科目。而是一门副科,不需要期末考试成绩,所以部分家长对于科学学科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不关注科学教育。家长对于科学不重视,也不关注孩子科学课上的情况,导致在课后无法辅导小学生的科学课程,造成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不到提高[1]

(二)专职教师缺乏

现如今学校成绩以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作为比较的依据,像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从而造成学科专职教师的缺乏,语数英主科教师经常占用科学课的现象也经常发生,造成学生无法拥有足够的课时,无法完成科学学习任务,科学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学生缺乏对科目的了解程度

学生普遍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习主要的科目即可,因此不重视其他学科。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多数是从书上或互联网和生活中获取,但有些知识是需要经过长期思考才能获得的,小学生的坚持能力差,长此以往会失去耐心,对科目丧失兴趣,从而造成对科目产生错误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设立正确的科目观念,引导学生走正确的科学方向,让学生更加了解科学的实质。

二、小学科学中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鼓励实践练习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发展技能

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还应将课堂扩展到生活实践中,以便学生可以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感受到并体验不同的实践经验。教师应设计和创造轻松,自由和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积极创新地引入新的实践教学资源,以鼓励学生获得多样化的科学动手经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技能。例如,通过了解科学教学“摩擦带电”的基本内容,教师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和学习摩擦带电的科学原理,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和观察将头发与塑料梳子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学生还可以反复在人造纤维布上擦手并触摸金属产品。学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种电气化的感觉,练习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考虑科学原理。并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和知识,以有效学生的发展科学素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合理选择科学实践课题

研究实践有许多不同的组织形式,但是无论什么形式的实践,最重要的是为有效的研究提供主题。教师在制定和提出实践主题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和相关的原则。研究实践活动的计划必须将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相结合,以巩固和扩展课堂上的知识,并将获得的科学知识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此外,科学实践活动必须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2]

(三)引导学生观察

“看”是获得外界信息最直接的观察方法。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阶段,注意力不集中是常有的事,科学课本中图文并茂的内容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为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时,要积极发挥好这一学科优势,从培养观察力入手,积极调动学生“看”图识文知意,结合演示实验开展,引导学生对各类事物的现象进行观察,教会学生学会用眼睛“看”,怎样“看”,激发兴趣。如在讲授《种子的一生》这一单元,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获得更多知识,“看”到更多细节和微小变化。让他们知道其实这些简单研究方法是科学家们常用的,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四)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不疑则不进。如在对苏教版《根和茎》章节教学时,学生会对种子发芽满生疑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从种子浸泡到播种、再到发芽的全过程来培养学生持续观察探究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科学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探索性质疑,激发探索欲望,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改精髓,突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动”字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鲜明特色。小学生好动爱玩,大部分不能长时间静心。新课改教材中,每节课都设计编排了科学实验内容,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可以先将各类器材摆放出来,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如《形状与结构》就是一堂这种内容的教学课。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次性筷子和皮筋。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认知框架结构概念基础上,动手制作出简单机械,并在对比中发现三角形框架最稳固和“斜杆”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过的许多建筑物或工具等,为什么都做成三角形框架而不是其他形状,通过思考就进一步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六)拓展课堂知识,培养科学技能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科学素养教学为前提,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扩展。扎实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开阔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视野。例如教师在讲到《光与色彩》这一课程时,通过灯泡发光的原理,延伸出更多的知识点,一旦灯泡不亮,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检测?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科学技能,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整节课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的教育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看似明白了教师的授课内容,但是学生本身并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大部分的科学知识也只是在课堂上面记住。当教师在讲到《电和磁》这一单元的时候,拓展静电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静电观察,通过摩擦后的塑料棒接近碎纸屑这个现象,来观察碎纸屑出现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对静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通过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这一静电现象,通过科学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为学生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点学习逻辑思维。

三、结束语

在现在的社会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以及公众的科学素养。而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就是需要对新一代的小学生科学素养进行良好的培养。但是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之中,存在着教学质量较低且效果较差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加强对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重视,只有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方绿珍.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J]. 数字教育,2020,6(03):58-61.

[2]曹菊菊. 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策略[J]. 科技风,2021(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