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嘉鱼县藕塘湾矿段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湖北省嘉鱼县藕塘湾矿段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邓金龙 杨怡 李超 吴昊

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443100

摘要:湖北省嘉鱼县藕塘湾金矿是鄂南典型红土型金矿,属于风化型金矿床。该矿区地形平缓,矿床呈现出易采选、提金回收率高、自然环境污染校、经济效益高等特征。本文主要针对该地矿段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藕塘湾矿段;金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

藕塘湾矿段金矿地质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加大地勘投入,结合以往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该区良好的找矿前景,研究新的找矿方向,在卡林型金矿上进行有效突破。

1湖北省嘉鱼县藕塘湾矿段概述

藕塘湾矿段在嘉鱼县境内,距离县城南西14千米处,归属于嘉鱼县陆溪镇管辖。矿区范围东西长1.3千米、南北宽0.8千米,面积1.04km2,属于过渡地带,地形平缓。矿区内高程达到48.64米,低海拔高程在20.8米,是丘陵-湖盆堆积地貌,通过长年的开采,造成地表金矿休出现疲劳,需要人们全面分析该金矿地质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找矿线索,有效扩大其储量[1]。该金矿赋矿层位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的红色含砂砾亚黏土,厚度转变相对较平稳,矿体产状平缓,矿石中金大多呈现出游离状态。基地岩层、自然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热液活动等属于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矿区找矿的相关实践经验和地质特征等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找矿标志和方向。

2藕塘湾矿段金矿地质特征

2.1矿体地质特征

藕塘湾矿段金矿体总体厚度变化稳定、形态规则、品位变化均匀,似层状矿体,局部具有分支、顶部相对比较平直、底部跟随基岩顶面的起伏变化发生一定的转变,矿体赋存标高+33~41米,全部被全新统及中更新统含砾亚黏土、岩块掩盖,覆盖层大约在0.45~43.18米,平均9.82米。矿体在松散层形成,矿床成因和其具有紧密关系。松散层主要是残-坡积成因类型,搬运距离短,大多属于原岩原地风化,相对分选性较差,成层性不佳,同时矿体属于无形矿体,需要根据多个方面确定矿体连接对比,如工业指标为其中主要依据,金矿体属于无形矿体,其圈定主要结合矿床的工业指标和金含量明确详细的边界位置;金矿体收的到更新统岩性段的控制,上覆全新统,下伏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金矿体成因中更新统残坡积—堆积形成的红土型金矿。因此,金矿体上部产状相对较平缓,底部产状和基岩起伏相同。相关工作人员连接矿体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矿体的控制因素和纵横转变趋向,更多的关注相近钻孔和剖面的对比,促进矿体连接最大程度的满足客观规律。矿床是风化淋滤成因,该曲新构造的运动体现不强烈,没有发现具有活动性断裂经过,地壳长时间在剥蚀堆积的状态,矿体连接不会受到断裂构造较大影响。

2.2矿石结构、成分

矿石具有相应的特征,包含多种矿石结构,如⑴泥质结构,主要通过水云母和高岭石构成,呈现出显微鳞片状,粒度细小,大约在0.002-0.01毫米之下。砂状结构,主要包含粘土、硅质、石英碎屑,颗粒大多呈现出棱角状,常混杂砾级及粉砂的碎屑,形成砾砂状、粉砂砂状结构[2]。⑵含砂砾泥质结构,受到碎屑颗粒的影响,在其增加或者变粗的情况下,能够构成含砂、砂砾泥质结构。通常情况下包含14-30%的砂砾石,碎屑粒度通常为0.2-25毫米。⑶粉砂泥质结构,主要包含水云母、显微鳞片状高岭石等多种粘土矿物,其中包含一定量的粉砂石英、绿泥石等多种矿物碎屑。岩屑大多呈现出棱角和次棱角状、石英主要为碎屑和小主状。碎屑粒度大约在0.05毫米,当粘土矿物和碎屑物含量相比较多的情况下,属于泥质粉砂结构。

矿石主要包含块状构造,通过伊利和高岭石等多种粘土矿物和一定量粉砂级碎屑形成,排列混乱、松散;条带状构造,带条厚在2-10毫米左右;混杂砾状,主要包含硅化白云岩等相关角砾,和部分粘土、粉砂形成;网纹状构造,主要为褐红色亚粘土中间沿裂隙、孔隙分布的褪色条纹,主要呈现出白色和黄白色,或者具有白色高岭石细脉形成网纹状。

矿石矿物主要包含石英、绿泥石、重晶石等多种矿物成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表一。

表一:矿石矿物特征表

61a6f1ceb231b_html_97fb2d1d1df2772d.gif

矿物成分 粒度(mm)含量 嵌连特征

61a6f1ceb231b_html_aa77087f8c63af2f.gif

重晶石 0.03-0.2 0.5 圆粒状、自形、半自形板状集合体

绿泥石 0.01-0.03 1 显微鳞片状、零星分布

石英 0.01-0.25 40 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

玉髓 / 15 隐晶质及纤维状集合体

褐铁矿 0.01-0.35 5 针状、束状、球粒状、放射状

61a6f1ceb231b_html_a13cf065fb167aa1.gif

3藕塘湾矿段找矿远景

3.1矿床成因

藕塘湾矿区矿床主要是风化残积行,其工作类型属于红土型,其成因主要由于垂直分带呈现出风化壳结构,松散的堆积岩矿床上层主要是强风化的土壤层、残积层,下部主要是基岩,通过半风化形成。矿床受到表层残积物的影响,起到一定的屏幕效果,相关植物爆粉不能直接侵入到岩层内部。部分物质容易风化,出现流失现象,部分抗风化的物质在顶部集中残留,构成一种“反序”。另外,包含金黏土层产出层主要是中更新时代,结合网纹状红土的相应构成时代和中晚更新的蕨类狍子形成进行推算出。金矿体展现出层状分布,在更新统黏土岩中,和含金黏涂层都是相同时代

[3]。下浮基岩中的原生金矿化是红土型金矿的前身。我们从围岩上进行分析,岩和土界质量具有显著的接线,但是从矿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两者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别,原生金矿化产状较陡、品味低、主要以晶格金为关键赋存状态;红土型金矿产状平缓、品味相对较均匀,主要是游离金。

3.2成矿作用和控制因素

金的成矿作用主要包含热液矿化,随着基底岩层构造、热液活动,形成金的原生矿化,为成矿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风化成矿,原生矿石经过物理风化,在湿热自然气候环境下,当化学风不断增强,形成红土、金活化和富集作用,在残积红土层中逐渐构成似层状金矿体;后期改造,下部矿体的局部受到富集作用,表层矿体受到剥蚀作用。因此,有利的基底岩层、构造和热液活动、红色黏土形成、气候自然环境和地貌属于成矿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3.3找矿远景

相关工作人员全面总结矿区找矿的实际经验,同时全面综合性的分析该矿区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总结藕塘湾矿区找矿标志。基岩地质标志,主要是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呈现出东西方向断裂破碎带发育,同时包含黄铁矿化、雌雄黄化、硅化等多种蚀变;第四纪地质标志,在更新统残积层红色包含较厚的砂砾亚和网纹状黏土,同时在表层分散有相应的硅化岩块、砾石;地球化学标志,具有Au的次生晕异常存在,产生Au-Hg-As-Mo-Ba 的异常组合更加有利。土壤金产生 20×10-9 之上完整异常,同时浓集中心显著的情况下,有希望能够找到红土型金矿;现代地貌特征,该矿区具有低缓丘陵、陇岗地形对矿床的形成和保存起到有利的作用。

结束语:我们结合该区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区外部矿床平面展布实际情况,矿床在第四系中更新统的网纹状含砂砾黏土层中,矿床下伏弧形构造带、平面展布方向保持相同,外部已经发现楠竹林等金矿点。该矿床受控于嘉鱼-赤壁弧形构造带,下 伏基岩为寒武—奥陶系灰岩、泥质灰岩,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增加地勘投入,发现新的找矿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泉, 尹近, 黄艳华,等. 湖北嘉鱼铜山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现代矿业, 2019, 035(012):81-83.

[2]邹院兵, 刘铭敏, 范玮,等. 湖北省罗田县牌楼湾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 33(01):31-34.

[3]王平, 周丁根. 牛角塘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 矿业工程, 2019, 99(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