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1
/ 2

课程思政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王琼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一阶段的教育作用不容忽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非常关键的影响。许多中职院校主动结合时代发展的进程积极调整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对策,全面渗透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课程思政的融入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了解当前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现状,找准课程思政的突破口切入点,以此来实现对症下药。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长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中职教育质量不够理想,与预期目标差距较为明显,难以顺利完成前期的育人目标及要求。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对多种影响要素的分析及研究,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的综合素养,课程思政的融入非常有必要。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拓展及延伸,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长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关注课程思政的有效利用,了解课程思政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全面统筹的过程中实现进一步改进和突破。

  1.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主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人生三观,培养良好的人格。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以及教育任务来说,实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不同阶段的教育重难点有所区别。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对教学策略的改革及创新,另一方面需要以学科教学工作为重要的载体和依托,积极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渗透,促进课程思政与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整合和统筹分析。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始终站在学生的视角,针对性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保障课程思政能够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及价值,为学生的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打下扎实基础。学生也能够在正确人生三观的引导下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主动完成学业,顺利实现社会化。对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说课程思政的融入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不再以单一机械的教学策略为主体。而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升,确保课程思政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框架。

  1. 课程思政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原则

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之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地位提升较为显著,这门课程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十分考验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抓住这门学科的重点以及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结合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全面利用这一教育板块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这一点对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有重要影响。

  1. 坚持新型教学结构理论

教学模式比较机械,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也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偏差,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研究,忽略了对形态影响要素的深入考量,没有主动整合不同的信息技术以及课程思政内容。无视多个因素的整合思考以及利用,难以实现实践应用与理论知识学习之间的有机统一,无法充分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育人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了解学生的真实收获以及身心成长规律,始终坚持新型教育结构理论,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注重深层次与浅层次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充分凸显课程思政的使用价值及优势。

  1. 坚持构建主义理论

在将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时,教师需要了解教学领域的改革要求,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积极调整教学思路,确保对症下药和事半功倍。不同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的利用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不同的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理论框架。结合政治课程教学的现实条件,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在综合对比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非常关键,这一点要求教师根据知识点的传授要求,站在学生的视角了解不同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保障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思路的改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大胆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探索及延伸。

  1. 课程思政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1. 完善现有的硬件设施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比较明显,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教师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硬件设施,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打下扎实基础。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置专项资金,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新变动,调整课程思政在学科教学中的切入点,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价值,促进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指导以及技巧点拨。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及硬件设施环境中自主学习基础知识,主动接受课程思政的熏陶以及感染,全面发展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动手能力。

  1. 积极整合多种教育资源

为了打造品质课堂,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需要关注对不同教育资源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了解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缺点,在统筹利用和优缺点对比的过程中促进学科教学工作有效落实,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关注对不同资源管理工作的分析,构建科学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资源的借出登记要求。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所存在各种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为中职课程整合以及教育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1. 深入分析学生需求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不管是课程思政还是信息技术课程都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主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在宏观调整的过程中保障学生变得更加的主动和自信,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一点对凸显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及育人目标有重要的影响,学生也能够变得非常主动和积极。

结语

在全面推进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应用频率比较高,作用较为显著。教师需要意识到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主动改革传统的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对症下药和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 李军. 课程思政在中职公共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 数码世界, 2020(9).

  2. 高艳. 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中的应用探微[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No.221(47):160-161.

  3. 赵长征. "课程思政"应用在中职教学中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