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分析

曾震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广东分公司

摘要:在城市地铁建设规划设计中,地铁车站与周边建筑的功能关系尤为重要,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地铁出地面建筑的大面积景观绿化将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本文将简要分析地铁出地面建筑的景观结构,探讨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难点,并研究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类似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铁车站;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城市交通带了蓬勃生机,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占据一定的空间,需要使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地铁车站地面空间的作用。

1地铁出地面建筑景观结构分析

地铁出地面建筑的景观结构需要从空间、面积来考量排列组合的形式,以此达到最优化的设计。地铁出地面建筑大面积景观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才能够有效提升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城市建筑之间的自然环境质量,促进景观设计的效果。第一项原则是坚持以生态和谐为基本规划设计理念,景观植物需要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情况,能够借鉴当地植物群落的种类,设计出适宜生态环境发展和演替规律的种植组合。第二项原则是突出地铁出地面建筑以及周边区域景观的特点,在与城市自然资源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提取文化要素,运用人工设计方式形成景观主题,在彰显地铁沿线重要特点的同时,也增加景观的可观赏性,使乘客在乘坐地铁前就能了解到城市风貌。第三项原则是在前两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地铁出地面建筑大面积景观的参与性,使建筑以及广场不仅为乘客服务,而是与所有经过地铁车站的人群进行交互,形成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1]

2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难点

2.1重地下,轻地上

重地下,轻地上是地铁车站建设发展中常见的情况,毕竟大部分地铁多是深埋在地下,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地铁建设过程中更注重地下建筑施工也是理所当然的情况,而且乘客本身处在地铁车站地下的时间更多,更注重地下建筑的美感。这就导致地面建筑的设计较为缺乏或单一,尤其是地铁出地面建筑多是简单的设计装饰,难以与城市及周边景观融为一体。

2.2景观参与性不足

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居民的参与性考虑较为稀少,多数建筑和景观以装饰性为主。这是因为传统换乘站受限于征地经济性,地面部分面积较小的缘故,景观设计较小无需考虑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而当前地铁换乘站地上面积逐渐增大,大面积景观开始增多,景观设计就需要考虑美化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提升地铁车站的形象,并加强周边景观与人民群众的交互联系,使地铁建筑及景观不再只是装饰品。

2.3统筹设计不够全面

在过往地铁出地面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由于地铁本身有着界定的空间环境,具有独特的地域空间范围,一些设计以地铁本身为主,没有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区域,致使地铁出地面建筑及景观与周边环境难以融合,而且建筑与景观本身的设计理念存在差异,地铁车站过往大面积景观设计多是委任景观设计单位进行,这就造成建筑与景观的协调性和衔接性不足,忽视了建筑与景观设计层面的融合。

3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策略

3.1地铁出入口设计

地铁出入口是地铁出地面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乘客及其他群众最容易关注的环节。地铁出入口是乘客进出地铁的主要通道,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换乘习惯、流动方向、引导方向等内容,既要保障出入口设计科学合理,能够与周围环境及交通设施做好衔接,又要体现出出入口建筑的美感。

在繁华地段的出入口受限于周边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出入口地面建筑有限的空间,尽可能不占用道路空间。从地铁出地面建筑以及城市景观的角度来看,使地铁出入口作为城市的一种标志尤为显著,尤其是在繁华区域人流量众多,地铁出入口的显眼以及独特性,不仅能够为乘客指引方向,更能有效地宣传城市面貌。这类地铁出入口可以选择玻璃穹顶为基础并增加显眼的颜色为主,例如白色与红色色调,白色代表着国际化、现代化的理念,而红色则是中国人民群众喜好且显眼的颜色,这种地铁出入口以大气、明快为主,造型简洁不占据过多空间。或者是采用与城市特色、与城市文化相互融合的设计形式。例如在西安地铁站,就用灰色、土黄色、赭石色等基调作为地铁出入口的装饰色,使建筑色彩与城市历史相互融合。

空旷区域的地铁出入口设计更为简单,设计人员能够发挥的空间更多,各个站点出入口的遮阳棚外观设计应当存在不同,将建筑设计与地面景观进行融合,充分考虑到周边区域与地铁出地面建筑的搭配情况,也要尽可能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使地铁出入口具有人文生态的风貌。

3.2地铁风亭设计

风亭作为地铁车站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地铁出地面建筑中与周围环境容易配合的建筑,风亭主要有独立设置的有盖风亭、独立布置的敞口风亭以及以建筑合建的风亭三种。有盖风亭占地面积较大,通风效果好,不需要设置防雨防淹措施,多是在环境低洼、周围区域空间较大的地铁车站设计使用。敞口风亭分为矮风亭和高风亭两类,敞口风亭多设置在绿化广场和景观地带,能够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但是需要设计排水装置,还要定期排污打扫,运行成本较高。而高风亭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风亭设计,基本能够运用在各种区域。与建筑物合建的风亭虽然会受到建筑物限制而降低其通风效果,但是在地面建筑较为密集的情况下却是最好的选择,在设计中可以将风亭与冷却塔相互结合,在满足通风的前提下减小对周边空气的影响。由于风亭本身会进行排气并发出噪声,风亭的区域设计尤为关键,要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区域,很多风亭的排风口多是设计在人员活动较少的区域,避免对行人造成不良影响

[2]

3.3大面积景观设计

地铁出地面建筑景观结构主要根据地铁地面空间本身的需求进行设计,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植物修复地铁修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恢复原本自然景观;另一类则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内涵与品质。而地铁车站周边大面积景观设计是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主要方式,大面积景观绿化需要与整个地铁车站相互结合,塑造一种层次感,从地铁出地面建筑的独特性到大面积景观的融合,再与城市景观相互结合,需要全面考虑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将景观的自然生态与建筑线条艺术充分结合是统筹设计的关键。例如在设计出入口、消防疏散口等建筑时利用木纹铝板、草绿色染料装饰贴合周围自然环境,再从草地、灌木、树木不断堆叠,与城市街道的树木相互衔接,使地铁出地面建筑具有一种隐藏在树林中的意境,从而实现地铁出地面建筑与大面积景观融合的效果。另外,也要增加大面积景观与人民群众的交互性,设计座椅、公共设施、休息广场等区域。

结论: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地铁地下建筑空间设计的同时,也需增强对地铁出地面建筑及周边大面积景观的统筹设计,通过分析地铁出地面建筑的景观结构特点,以及地铁出地面建筑统筹设计的难点,得出地铁出地面建筑及大面积景观统筹设计的对策,进一步促进了地铁与城市景观的协调关系。

参考文献:

[1]万晶,张婧婧,成亮.地铁出地面附属建筑一体化研究——以南通1号线一期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6):162-163.

[2]李冰楠,山琳.北京老城区的地铁地面建筑与城市风貌的融合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