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陈丽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摘要:公立医院采购工作开展是医院日常稳定经营的基础保障,由于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服务性,做好采购内部控制至关重要。文章对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字:公立医院;医院采购;内部控制;控制问题

引言

医院资产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需要就较为关键的环节实施管控办法。采购属于资产管理的制约要素,该工作的机制、流程和管理效能将直接影响到医院资产管理的成效。因此要分析采购环节所包含的影响要素,立足于目前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所存在的不良现象,从制度、执行和监管反馈等多个角度衡量所设定的完善措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此提升现有管控效果,保证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将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置于高水平的发展层面上。

1公立医院实施采购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医院采购内部控制一直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少独立的物资采购部门、未严格采购预算管理、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信息系统使用不充分、本部对集团成员管控不足、内部监管独立性欠缺等原因,致使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采购环节中存在较多问题。公立医院要适应新时代医疗系统的剧烈变化,必须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一体化或上下一致的财务模式。因此需要通过对采购流程进行风险分析、环节调整和制度更新,完善集团采购内部控制,推进集团经济运行一体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促进医院发展。

2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问题

2.1内控环境薄弱

内部控制环境是公立医院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是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基石。当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内控环境薄弱,管理层凌驾于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约束无力,常常止步于书面文字,流于形式。这主要是医院的领导对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经验管理延伸,重发展、轻控制,内部控制风险点不敏感。组织结构不合理和权责不清晰,权力过于集中、岗位设置不合理。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似管非管。监督力量薄弱,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和监督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2.2业务能力不足

由于医院的一些突发性情况,实际发生采购与年度部门预算存在客观性差异,导致超出采购年度预算,影响医院整体收支平衡。部分采购人员和决策人员对此的认识水平有待提升,并未按照不相容的原则设置岗位,其中某些工作岗位在设置的过程中存在人员交叉的问题。部分医院还存在采购分散的问题,例如事业发展部对于工伤、活动费用的采购。这部分业务的采购量大,理应批量采购,实际上却是分散采购。而有些采购制度则是具备单独管理的特点,其建立的过程并没有加入符合本医院特点的内容,尤其是在招投标文件制作和收取环节,与现实情况的契合度不高,纪委和监察室参与度不高,由于专业的限制,可能只能对采购的流程进行监督,对实质内容无法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舞弊的问题。

2.3 采购计划性不强,预算编制不合理

基于采购预算金额规定需求部门申报预算,导致大量未达预算申报金额标准的采购需求缺乏计划性,常规预算项目只能通过预测使用科室对物资的需求进行编制。实际执行采购中,采购人调剂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未真正落实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也导致在使用“增量预算”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的不合理。

3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措施

3.1依据政策完善健全制度,并强化执行

健全政府采购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推动政府采购制度落地落实。一方面,扎紧制度的笼子。依据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条例、招投标管理办法、当地省级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分散采购目录、进口目录、单位内部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等规定,全面梳理政府采购,建立健全并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细化各项制度措施,严格各项操作流程;制定岗位职责,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采购权、支付权、验收权“三权”分离,使用者、采购者与监督者相互监督制约。规范实施采购工作,强化制度约束力,以保证医院政府采购有法律法规作为行为的依据,有规章制度可供遵循。采购人要关注最新政策,保持灵敏触角,熟悉理解掌握新概念,做好更新完善制度的筹划。另一方面,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通过专题培训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使得培训工作做到“全覆盖”和“无盲区”,多种方式让医院干部职工主动和被动地建立起政府采购意识,提升他们的政府采购业务水平,切实发挥政府采购工作效益,加快医院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建设上水平、见成效。

3.2强化采购人员的培训机制,健全采购监督机制

采购人员作为医院物资采购的执行者必须明确自身责任,以及所处岗位的特殊性,培养采购人员专业能力素养,提高采购业务水平和能力。纪检监察部门应努力提高采购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帮助树立廉洁意识,并处理相关采购投诉质疑,进行审查考核。审计部门应参与并对采购工作前、中、后、末端进行全流程控制评价:采购前,申请审批、预算核准、市场调研;采购中,采购需求、采购方式、采购文件的拟定,采购执行和评审结果公示;采购后,合同签订、安装运行、验收付款;采购末端,合同的有效履行及采购档案完整归纳。与此同时,要做到职责分离,对于不相容的岗位,例如:采购和出纳,其所负责的项目间具备着不相容的关系,需要调整二者间的关系,细化各项工作的具体关系,才能推进办理工作的展开,并保证财务部门集中控制管理和支出工作。将量入为出作为工作的原则,细化支出与预算的有关条目,通过构建预算机制和提升人员素质水平的方式达到略有结余的预算管控效果。

3.3实施年度采购计划,整合采购批次,实行公开询价

扩大预算申报的覆盖范围,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实施年度采购,整合采购批次,实现采购的规模效益。在医院官网成立院内采购信息发布平台,针对预算金额达到10 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实行公开询价。通过整合采购批次,实行公开询价,落实合同管理,减少小批量多频次的邀请询价采购,不仅能够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还能加强供应商管理,保障供货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按照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财务部门可指导协助需求部门根据工作计划认真如实填写采购预算(应附有相关单项明细)交各归口部门审核汇总,最终财务部编制医院总体预算,经物资招标采购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报院班子会和党委会批准后形成详细年度采购预算。

3.4规范医院的采购行为

科学规范的物资采购、优质充足的医疗器材,是医院日常运转的物资保障。医院管理者应更新采购理念,创新采购模式,组建医院物资采购中心,实行集中统管,统一编制采购计划,统一组织物资采购活动,统一库存管理和分发供应。建立完善的采购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加强采购业务培训,提高采购人员能力素质。加强对供应商的约束和引导,以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信誉。建立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办法,对招标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科学编制采购预算,着眼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库存物资数量,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加强物资采购全流程的控制,并严格跟踪监督采购活动各环节,保证医院利益不受侵害。

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要从整体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角度出发,进而过渡到业务部门的完善中,做到按照采购的需求设计购进项目,针对物资采购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做好预算成本分析,提高采购人员业务能力,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支持。

注释

[1]张璐璐.基于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学习,2020,08:287+289.

[2]张晓妮,刘文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公立医院采购合同风险防范与管控[J].会计师,2020,15:81-82.

[3]杜颖.成本控制与公立医院采购内部控制的问题[J].现代企业,2020,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