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妙笔生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入情入境,妙笔生花

牛会萍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在写作的过程中营造最佳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他们带着最饱满的情感融入课堂,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情境 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远离了多彩的生活,学生生活单调,写作环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造成学生学习语言索然无味,并普遍害怕作文。如果课堂上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亲”,对教材感到“近”,就能达到达成以情激趣,以情启智,以情育人的目标。

1、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情境创设要提供学生熟悉和可以理解的事物,从而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使学生主动生发学习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自主,自在,轻松愉快,享受探索和收获的快乐。从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掘出其表面的形式美和背后的内在美,也才能给学生给老师双方带来愉悦心情。在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时。教学目标时我设计了爱我家乡,爱我河山的思政主题,于是想当然设计了给晋祠设计旅游名片这一情境来训练景物描写的能力。看似高大上,但实际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远离了大部分孩子的生活实际,于是对于大部分人变成了空中楼阁。导致景物描写时凸显不出景物特征,更写不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调整后让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校园,自己去感受。让学生在学校的长廊里,操场上,植物园里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才能真正走入情境。我后来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学习,聆听自然万物之声,抓住一个重点,试写写秋天的声音”学生走进小树林,走进大操场,竖起耳朵去聆听自然地声音,果然写出了更多的佳作。

回忆自己少时老师带领我们打雪仗,三五成群去赶集,去苹果园拾苹果,去操场捡树叶制作书签,归来时下笔千言的那种酣畅淋漓。可见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挖掘学习的资源,才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让学生或先看再写,先做再写作,先玩儿再写,或先尝再写,或先演再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素材问题。

2、情境设置要激发学生真情的流露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仅仅有了情境和方法还远远写不出好作品,赞科夫也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生的崇高生命,精神庄严,情感充沛的张扬起来,强化体验,引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让学生写校园秋景,实际就是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因为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充满情感,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学习电影文学剧本《泰坦尼克号》前,我给学生播放了影片中最感人的片段——沉船后。虽然我已看过几遍这个片段,但是在观影过程中,我依然几度泪目。再看看学生,好多人泪光闪闪。看到这种场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因为学生都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此刻教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刷刷的写字声。因为心中涌动着情思,所以作品很快新鲜出炉。看到学生作品时,我也被深深震撼了。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写出了这么好的作品。“是爱带给了露丝活下去的希望,身处冰山,不放弃,不抛弃不仅仅是遵守承诺更是对生命的坚守。”“唯有情到深处,方能永恒。在随时都可能死亡的绝望中,杰克的鼓励成了露丝最后的救命的稻草。在生死之间,他们双手合拢,传递着心灵深处的温暖,这股暖意,使他跨越生死,成为天地之间唯一的永恒。”“余生承诺加倍爱你。我尤其佩服杰克,佩服他的冷静,佩服他的担当,佩服他的无畏,佩服他的热爱。”他们被露丝杰克的爱情深深感动了,他们的作品中还谈到了生命,生死,职责,人性,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大量结合了影片中的细节。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写成了一篇篇高质量的观后感。

创设丰富多彩的真实的情境,才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们的情绪才会因此变得高涨。

3、情境设置和家国情怀融合,落实好思政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置熟悉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真情流露。设置情境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材料,以同时达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育要唤起学生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了解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从而增强孩子们作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课堂情境的设置,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用自己内心深处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去影响学生。景物描写的作文课上,我设置的爱我家乡,爱我中国的情感目标还是非常好的。如果提前给学生提供资料来了解家乡,或者提前布置让学生去晋祠一游,我想一定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正月看花灯,中秋赏明月,重阳登高处……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地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带领学生由书本走向社会,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所以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传统文化还要适当渗透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促使学生生发出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爱家乡,更爱祖国。最近学校要求学生写有关“双拥”的征文,可是学生却没有一点创作的冲动,于是我给学生观看了《长津湖》片段和拍摄花絮,又看了抗震救灾和抗疫纪录片,特别结合了我们这次山西河南水灾现场官兵的视频资料。学生对军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军人心生敬意,写下了饱含深情的《致敬最可爱的人》(这些新一代的人民解放军正是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用智慧和顽强意志挑战着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我们的子弟兵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时代的感召下造就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事迹。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在写作的过程中营造最佳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他们带着最饱满的情感融入课堂,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再运用老师课堂传授的写作技巧,结合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去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相信一定可以让笔下的文字开出美丽的花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