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1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策略

陈辅全

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黄克兢博士学校 529100

摘 要

“图形教学”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利用平移,旋转,割补,凑拼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直观模型的使用,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图形转运。从而提高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直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1. 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智慧在于动手,动手操作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问题更具体,更形象, 学生容易理解,然而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在操作中得到升华。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认知是由具体,直观的向形象的转化。在教学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教材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氛围中学到知识。

组合 109 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按照老师要求摆出下面几个长方形

组合 90

组合 81

图(1) 图(2) 图(3)


根据图形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面积与长和宽关系,从而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教师也要与俱进,根据实际环境,设计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要利用游戏、讨论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利用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图形”教学的认识 ,解决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之间内在联系。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一方面,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怎样(割补)平移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在学生脑海中构建空间模型。推导出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这部分知识。 

  1. 重视学生讨论和错例分析,显现教学真谛 。

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出错,经过学生争论,学生记忆特别深刻,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寻找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例,同时,寻找比较典型的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平时多讨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例如: 一个平行四形一底边长5厘米,高4厘米,另一底边长8厘米,高3厘米,求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是对应的,不能对调,加入学生对四边形面积计算认识。又例如: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宽14厘米,在它的四个角都剪下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余下图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可以一题多解,发展学生思维。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错例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更牢固,这也是教学中真谛。

  1. 设计学生作业,有层次,阶梯性训练 。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对新知识点运用。但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好学生作业,有层次,阶梯性潜序渐进,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后,已知半径求面积到已知直径求面积再到已知周长求面积,一层一层让学生熟悉,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素质,运用各种策略,设计好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