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孙娟

安徽省阜阳实验中学颍州中学校区 邮编: 236000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 0 1 1年版)》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要能“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这说明历史课程要体现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关注学生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尝试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国际理解教育渗透、融合,拓展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历史;国际教育;融合

一、为什么要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

国际理解教育概念是在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1]通过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人的带领下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理解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了解和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关注国际社会的动态,能够自主思考并尝试提出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为世界和平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而做出努力的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为学生设计有关联、系列化、重视知识的联结及运用的学习内容。大单元教学不是教师针对单纯知识点的教授与某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针对具体的目标与主题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使其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需要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

读史使人明智。但学习历史不仅仅是阅读史料,还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学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本里是找不到的,它需要基于事实的提炼,上升为一个“主题观念”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因此,教学不能止步于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应该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出发,强调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实施基于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或大问题理念的单元教学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哪些内容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

要做好历史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渗透,单元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我们把国际理解教育涉及的主要主题列出来,然后再结合初中历史的内容,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对于国际理解教育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主题进行选择。

(1)文化多样性主题。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是人类多彩的历史画卷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将文化现象与历史问题有机整合,体现国际理解教育对异文化的关注。

(2)全球化问题主题。全球化是人类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对人类的发展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在讲述当代史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3)尊重与认同主题。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领域,它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及其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因性别、种族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消除自身的偏见性认识和歧视,培养致力于构建共生世界的能力与态度”。

(4)世界和平主题。这一主题有助于使学生理解因暴力、贫困、压制、歧视等造成的冲突与纷争及其危害性,认识当前世界发展中的非和平因素,探索和平解决冲突的方法,培养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在初中历史中,关于这一主题的内容非常多,如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迭、近代史的反侵略战争,世界历史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都可以很好地融入世界和平主题。

三、历史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融合的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的提炼与目标确定

提炼单元主题,第一步是找到方向。教师需要根据历史学科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成长阶段,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有问题意识的主题作为单元主题。例如,我们从全球化主题和世界和平主题出发,提炼出“中国古代史中的对外交流”主题,主要通过探讨汉唐宋元明清时代我国的对外交流情况,把握历史史实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理解教育。

在提炼并明确了单元主题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单元目标,即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思考本单元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什么,同时需要站在大单元的高度来统筹,制定不同阶段每一个课时的具体目标,使各阶段的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内在联系,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学习链。

(二)创设单元情境

单元情境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单元目标。可以借助实物、图像、动作活动、背景、语言、问题创设情境。在大单元情境设计中,我们主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历史场景中,通过对历史史实、故事的体会来深入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

(三)设计单元内容

该步骤主要解决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进入教学单元的问题,这部分是单元设计的重点,需要体现出结构性和层次性,体现出更上位的课程设计的思路和逻辑。结合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需注意如下方面。(1)重视教材、尊重教材,领会教材编排体系,确定单元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二次重构和组织。(2)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某个主题,依托教材内容在结构上的联系或内容上的一致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突出单元内容的层次性、结构性。

(四)单元评价与反思

根据单元目标设计评价量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视”的标准与努力的方向。在进行评价时,要更多地关注评价的导向性功能,启发学生思考,实现单元目标,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教学中的评价更多的是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在我们第一次磨课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开始我们侧重于学科的知识性内容,但在磨课中,专家对我们的评价方式提出了建议,希望能更多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功能。

整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反思,为下一步改进和完善单元教学提供借鉴,以不断优化单元教学效果。

通过历史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渗透尝试,我们希望帮助教师跳出学科思维,以一种“大视野”来认识、利用、整合学科课程资源,使历史教学真正指向关注人的发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姜英敏.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7-05-05(3).

[2]崔维红.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