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融合

刘创文

东莞市虎门中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900

摘要:通用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文章将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融合,以期实现高中通用技术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通用技术;融合策略


前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身处工业4.0时代,这些新科技为通用技术的教学带来挑战,在高中的必修课中,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相互融合整合教学,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获取更多重要的信息,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和他人交流信息以及整理信息的能力。基于此,文章根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相互结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将教、学、做、悟和评有机统一,通过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和整合应用,以此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前的备课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中心,他们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扮演的是灌输者,学生只是坐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课程的改革与整合改变教学模式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从原本的讲解人员变成了现在的教学设计人员以及组织人员,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甚至还成为指导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们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入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多媒体设备开展本地教学、远程教学、微课、慕课,通过情境的创建,促使学生更清晰地学习并理解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改变,这是教学观念的改变和进步。不仅如此,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新版的通用技术涉及很多行业的前沿技术,学生要了解的行业软件及行业知识仅靠课堂 40 分钟远远不够,对技术的探究也是一种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技术问题的发现、认识、解决是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带着对新科技技术好奇眼光的学生,会好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去学习、查阅资料、开阔眼界。

在网络极为发达的当下,我们很方便的从网络上找到很多视频、图片、动画等媒体。但是,并非只要媒体内容符合我们教学内容的,就适宜用来在课堂上展示。一旦没选好,课堂会变成媒体播放课,或是课堂气氛热烈,但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个人认为,教学媒体的选取大概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选取较为“冷静”的素材。这里的“冷静”,是指素材内容主要偏向只是演示或讲解相关知识点的,而不要那些虽然也有演示或讲解知识点,但里面包含搞笑等戏分的素材,那样常常会搞得哄堂大笑,即使老师要求同学们安静下来,但还会有个别学生沉浸在素材内容的搞笑环境里,老师很容易失去控制课堂的节奏,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一整节课都是板着脸对着学生,那也是不可取的,凡事都有度。(2)选取短而精的素材。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素材,犹及是视频素材,很多时候直拉拿到课堂上来用,明显不合适,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软件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修改,比如爱剪辑、会声会影或PREMIERE等软件均可对视频进行剪辑。(3)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比如在讲到《无线家庭的一天生活》这个案例,我在举例时,在黑板上展示了AI音箱、洗碗机等一些智能设备,因为学生经常见到这些设备,在轮到他们站起来讲他们的一天生活时,自然而然的把个别设备引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融合促进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源自生活,同时还应用于生活。为了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我们只有加强信息技术的提升并依赖于这个技术辅助通用技术,取得更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技术与设计一》第五章“设计图样的绘制”及第六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两章中,就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与通用技术动手操作最好的结合。第五章应用信息技术CAD 软件考查学生的图样表达能力,第六章考核学生的物化能力的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分小组执行,让学生在小组协作制作台灯的过程中,从设计图纸到制作模型,整个流程下来,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了技术与设计的知识与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最后作品展示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需要将一些信息技术融合进课堂,分任务、分小组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利用相关信息与知识;课中,分享信息交流经验;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分出优次、总结分析、学习反思。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学习情境化创设

在传统的课堂上,有的教师多是借助课本和板书的形式,以有限的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时缺乏灵活性、贴合性,教学方式较单一,较难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下。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对教学产生期待,对课堂的内容产生兴趣。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使课本静态信息动态化,知识传递多样化,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设计的评价时,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张新颖的插座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评价表和评价坐标图,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利用评价表和评价坐标图分别评价这款插座,提高了学习有效性。

又如,在讲授技术的性质时,采用视频的形式,以手机发展史为主线,从最早的手机“大哥大”,到翻盖手机、滑板手机、直板手机,延续到现在的智能手机,阐述手机的发明与革新和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讨论,揭示出通用技术的目的性和创新性。在学习设计原则时,书本共讲述了七条,如果教师采取课堂上逐一讲解的方式,难免枯燥乏味,引不起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微课的形式,对每一条原则进行讲解,把知识点融入真实案例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再如,在学习正投影与三视图时,设置了Flash动画游戏测验,利用课件的交互性,把物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拖放到课件设置的热区位置,如果放错会弹回原来的位置,放对会出现赞美语,这种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

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创造高效课堂,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探索出一条最佳的教学途径,这样才能实现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意义。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恰当选择,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是教学改革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目的,教师切忌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魏绪鹏.高中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实践探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7):76.

[2]何樟军.信息化视角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下),2019(0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