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路径探析

王欣林

山东省海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265100



摘要: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地资源受损等问题,甚至会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水土流失防治放在首位,不仅是为了保障农业发展,同时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土保持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

1 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破坏植被

在水利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挖掘地面表层。在开展水利作业的过程中,会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的植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在表层土壤的挖掘工作中,为了避免表层地面被严重破坏,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加固地基。否则,在极端恶劣的天气环境,如暴雨等,雨水冲刷挖掘的施工现场,就会带走大量的泥土,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给水利工程的开展带来影响,也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影响。

1.2临时占地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烦琐、内容较多、工期较长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较多的设备、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通常在施工场所周围搭建临时的生活区,作为施工阶段临时居住的宿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临时居所的相关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结束某一阶段的施工作业后,需要及时拆除临时居住场地,避免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设临时居所时,由于施工填土的操作过于频繁,会对该区域土层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这片区域的土地稳定性进行加固,避免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破坏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拆除临时搭建的生活场所再进行加固。

1.3水利工程设计多样化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烦琐、内容较多的项目,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农田、港口、环境、防洪等项目,就很容易出现多样化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的类型也各不相同,会承受一定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进而引发塌方、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危害

2.1土壤原有的结构遭受破坏

因为人类的大肆破坏,地面的植物难以切实保护以及固定土壤,环境降水等原因会导致地面水土大规模流失,地面此前所具备的储水功能和促进植被成长的功能持续降低,大幅降低生态环境品质。因为土壤本身的储水强度尤为受损,在遭遇强降水的情况下,极易产生难以挽回的泄洪情况。大规模的雨水将涌向河流,极易造成山洪等危险情况,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此外,地面土壤太过松垮,对于部分斜坡环境而言,极易降低山体的整体稳定性,造成重大的泥石流或者地质滑坡等危险灾害。

2.2河道堵塞和水库淤泥堆积

一旦所流失的泥土积累沉积在河流中,可能会使河道遭受堵塞的情况,削弱河道的整体流通能力,形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更有甚者极有可能造成泥石流及洪水等重大问题。大量淤泥沉积于储水库,制约着储水库的储水能力,在短期大量降水或处于汛期的情况下,将难以贮存更多的降水,从而降低整个储水库的防控成效,储水库的堤坝甚至会出现坍塌情况,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储水库中一旦沉积大量淤泥,极为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的情况,影响农业的整体发展。

2.3加大洪涝灾害的产生概率

水土流失严重将使地面难以实现此前的储水作用,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难以贮存水资源。其中枯水期会使地面的储水量持续流失,地面将产生较为明显的裂纹缝隙。地面的颗粒状缝隙是其提升储水成效的重点,一旦土壤大幅流失,将直接降低地面储水作用。一旦水流的径流量存在明显变化,枯水期中水流量会越来越少,丰水期中水流量会持续上升。此外,水土大幅流失还将使江河湖泊中沉积大量的淤泥,这也会降低土壤的储水作用,使枯水期水流量减少,丰水期水流量增大,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洪涝问题。

3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

3.1技术落后

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问题,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技术创新,明确技术标准,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若技术落后、规范不全,则会影响生态环境。我国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等,不利于治理效果的提升。

3.2投入有限

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生态环境维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难以顺利进行或治理效果不理想,致使部分行业人员逐渐失去信心,进而导致行业发展缓慢,治理效果不明显。

3.3施工原因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受主体工程、土石料场、道路修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塌陷、压占等问题,导致地表植被、原始地貌被破坏,进而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引发水土流失问题。水利工程的工期较长,建设过程中工地会聚集大量工人,其生产生活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此外,土方段施工时路段挖方量比较大,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运输难度较大,所以会采取弃渣处理的方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4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路径

4.1工程防护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可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此类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促进水土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施工过程中建设排水沟、采取护坡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建设挡土墙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在弃土区迎水面设置截水沟,背面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坡地进行合理的地形整理可引导废弃水进入河道,缓解水力侵蚀问题[3]。此外,要重视沟道坝系、坡面水系等工程建设,因为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材料,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就地取材,就地取材时应该重视区域开采的平衡性,杜绝过度开采。

4.2生态防护

生态防护就是采取造林种草、提升植被覆盖率等生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植被缺失,生态防护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还要配合生态防护措施,结合当地的生态情况合理规划,采取动态化监督预防措施,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的同时优化生态环境。种植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或具有较强抗涝能力的草系植物,提高土壤表层植被覆盖率,拦截大量泥沙。

4.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农田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一般在种植过程中高频率地使用化肥、农药,从而加剧农业污染,或者生活、生产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也会对农田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从根源上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在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下,加上企业的资金支持,根据科学理论采取种植、测土、施肥以及秸秆还田等方式,合理变废为宝,提高农田废弃物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尽可能减少农药中的化学元素对水库造成不利影响,如:富集现象。由于水源周边会形成聚落,村庄周围会存在大面积的农田、荒山荒坡,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点面源污染。为保护水库地区周边的水源地水质,对此,一般在该区域进行退耕环境操作,并种植适量的经果林,但是,在早期阶段,由于种植的果木处于幼苗期,不能够很好发挥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农民一般选择在经济林地进行玉米的套种,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另外,水库保护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将政府的补贴应用于生态修复中,有序开展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4.4加强生态修复理念宣传

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国生态水土保持建设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国内的生态修复效果并不显著。我国普通民众对于生态修复理念的认识并不全面,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此方面的宣传工作,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加深对于生态修复和建设工作的认识,使其深刻认识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和配合生态修复工作。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合理开展生态修复的宣传工作,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出发,在生态修复和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活动,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周围地区的生态修复效率。

5结论

现阶段,人民群众愈加关注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作为水利工程中关键的部分,是判断水利工程品质的关键点。为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业人员在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落实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水土流失情况,是水利工程整体行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小霞.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7):23-24.

[2]陈浩.水利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1,15(5):224-225.

[3]赵冰洋.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9(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