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理念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生态保护理念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刘潇鸿

柳州市国土空间整治中心 广西 柳州市 545001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其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在围绕“保红线、保增长”的基调上,国家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战略,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此可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今后时期内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分析生态保护理念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关键词生态保护;农村土地;综合治理

引言

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我国乡村治理的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导致土地资源日益匮乏,亟需保护,而在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生态保护理念已经形成共识,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美融合已经成为未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点,其不仅能够有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还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土地整治的历史演进

农村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土地问题与民生问题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土地整治工作深受政府关注和社会关注。我国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时间非常早,自21世纪以来通过实施相应措施,已经取得较好的整治成果,耕地面积稳定增长,农作物产量逐渐趋于稳定。在最新的乡村振兴战略中,针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对于土地整治工作的本质、途径以及目的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最早期的土地整治工作以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为主,因为当时全国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在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土地整治工作的目的发生了变化,措施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耕地的质量成为主要的关注对象。在此之后,土地整治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控制手段。全域土地整治工作是土地整治经过多年发展后形成的更加丰富的、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整治手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得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土地整治工作已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现代化的农业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在过去阶段,土地整治工作过于重视单方面的优化,并没有给予全局部署足够的重视,而现代化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是要能够从各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实现土地综合利用。

2生态保护理念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

2.1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在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建设时,相关管理部门工作重点应是农村土地产业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耕地保护体制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其中,在协调、自愿、有偿等原则基础上,减少对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限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方式的改革,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应遵循规划标准,使农业产业发展实现集中化、规模化,以达到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的目标。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平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局面。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监督,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地域性、差异性极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到有效掌握。严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生的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及强制征收土地等行为,使农民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同时,在土地综合整治时,整治的标准应先确立,综合分析土地的数量、质量以及集约用地的水平,对监督及考核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

2.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农民是土地整治的最终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只有依靠农民,为农民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通过在乡村一级成立理事会和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相关项目管理决策,以此来强化农户主体意识。二是在全域土地整治过程中,高度重视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与利益表达,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障农民主体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保障农民的利益共享,妥善处理好项目规划与农户生产生活实际需求的关系,从而保障农民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主体地位。

2.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为减小城乡建设差距,增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只能通过土地整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水平的向往。但是,面对土地后备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权衡两者间的关系,采取适度原则,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目的。

2.4改进土地整治施工技术

进行土地整治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技术的水平,才能确保土地整治获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制度还不够完善,采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主要引用国外的整治技术。因此,相关专业人士和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技术研究,勇攀土地整治技术高峰,创新土地整治方法,最终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整治目的。

2.5多功能生产空间综合整治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整治工作的进度和效果,还需要积极地引进科学化的整治技术和手段,使得农村地区的位置优势和自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地区功能和价值导向得到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功能生产空间来开展综合整治工作,这样能够确定限制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因素,进而使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中,还应该给予生态良田建设足够的重视,要在土地基本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的基础上,使农村地区土地的各项社会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深入地挖掘,确保多功能生产空间整治工作的开展得以实现。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资源严重匮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目前生态保护理念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趋势,应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体系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监管;实施生态保护为导向空间优化和规划设计;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采取多样化的筹融资模式;加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推动我国农村生态保护理念下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小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的赣州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2. 王波.农村土地整治经验思考和启示:以陕西省定边县域土地整治为例[J].山西农经,2021(2):49-50.

[3]周聪.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54-55.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上)[J].机械科学与技术,2020,39(12):1983-1984.

[5]王志武.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及未来展望[J].黑龙江科学,2019,10(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