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探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探思

王晓春

青海省 格尔木市第五中学 816099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完善技巧的重要形式,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我国教育改革全面开展,积极汲取国外成熟教育经验的背景下,传统作业形式开始改革,诊断类作业应运而生,将以一种新的形式强化作业的有效性,体现作业的人性化。如今有教师对诊断类作业还有些陌生,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介绍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原则及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诊断类作业是借鉴了西方的“诊断性评价”理论而形成的,这种作业与传统作业不同的是,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准备程度,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来安排作业,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诊断”。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作业设计套路,把握住诊断类作业新的设计原则,掌握设计方法。

1.诊断类作业设计的原则

1.1目的性原则

每一次设计的诊断类作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单纯为了留作业而设计作业。在每堂课的课后,都需要根据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检验、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某项技能,这就是诊断目的。坚持在设计作业时明确目的,能够避免盲目而无效的作业布置,使每一次的作业都能达到指定的目的。

1.2针对性原则

诊断类作业要少而精,过量的作业会为学生带来很大负担,也不利于教师考察学生对某些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诊断类作业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学习新授课之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每一课中这样的主要信息进行整理,作为设计作业的主要材料。还要深入的分析出各个知识点、技能、方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作业中体现出知识的关联性,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1]。这一原则还要求教师设计用于复习课的诊断类

作业时,要聚焦复习课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联系,针对学生常见的认识误区、思维节点和易错点,避免将中考题、模拟题中的综合题纳入

诊断类作业,确保诊断类作业针对性强,诊断准确。

  1. 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设计策略

布置诊断类作业的目的是诊断学生的学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及时为学生解决一些没有突破的难题,这是教学活动稳定、顺利推进的前提。为了体现诊断类作业的作用,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顺应以下思路。

2.1作业布置要体现层次性

由于诊断类作业带有人性化的特色,教师在设计作业前需要先了解每名同学在学习中的准备程度及学情,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来设计作业,因此体现出了层次化的特征。这需要教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分析他们的作业完成能力,设计出多项作业及作业评价标准,把控作业的难易程度。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难题和简单的题型都应该涉及到,通过检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全面地了解学困生和优等生对物理的掌握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进程的设计和调整。

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教师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应该要包含一些简单的题和难题,要涉及一些定理公式、惯性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和一些物体运动受力状态等等。对于学困生,主要是要求他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简单应用,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对于优等生在完成这些难度系数较小的知识基础上还应该要掌握难度更大的知识,如伽利略的实验设计思路,涉及到牛顿第一定律的难点知识应用等[2]。只要每个层次的学生基本掌握了适合自己层次的习题那么就算达到了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而一旦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层次诊断性作业不够理想,教师就应该在进一步地进行教2.2诊断性作业要体现整合性

物理教师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也应该注重对前后知识的整合,作业当中不仅仅应该考查学生近期学过的知识点,还应该体现前一阶段当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不仅需要运用最近一个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还需要提取自己之前学到的知识[3]。物理学科知识点本来就是前后贯通的,如果学生前期的知识没有掌握牢靠很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只有全面地了解整本教材的知识点才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地对其进行运用。这样的诊断性作业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班级学生对前后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巩固和

学习。

以《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为例,在进行这一部分诊断题设计时,教师不仅仅要考查学生关于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还可以在这个部分的习题当中考察学生对前面部分电阻和变阻器的掌握情况,这样通过一个小节的习题,教师可以诊断学生前后几个小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4]

2.3作业布置要体现实践性

新的课程标准当中提倡在教学时应该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科的教学应该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当中的学习物理知识,然后再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当中去。教师在布置诊断性作业时应该要布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探究性诊断作业,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为物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一门学科,这样的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是否可以灵活地运用这些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汽化和液化》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烧水的过程,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烧水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

3.结束语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设计作业内容,应该强化诊断性作业的目的性,增强学生对于核心物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等。通过作业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秦晓文.初中物理诊断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20,38(16):9-11.

[2]秦晓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思考[J].中学物理,2020,38(14):16-18.

[3]张俊雄,汤清修.初中物理典型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00(009):70-75.

[4]蒋志伟.提升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00(001):P.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