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宝贝进餐 伴幼儿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陪宝贝进餐 伴幼儿成长

宋亚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幼儿园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为了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我园组建了五人陪餐小组,每天深入一线了解幼儿就餐情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餐制度。在陪餐的过程中,不仅对食堂人员的幼儿餐食制作质量,班级教师餐食管理水平有监督、促进作用,还对幼儿的五大领域全面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真正的将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体现后勤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双重意义,实现后勤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的统一。现在“园长妈妈陪餐制”已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喜欢和园长妈妈一起进餐,享受进餐的美好时光。

关键词:陪餐制;食品安全;幼儿全面发展

一、“陪餐制”对幼儿膳食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关注幼儿进餐情况制定幼儿喜爱的食谱

进入班级陪餐,能够真实的了解到孩子们对各种主副食的喜爱程度。同时,通过去不同年龄段的班级进行陪餐,还能了解大中小班孩子对饭菜的喜好是否一致,这样在食谱的制定过程中就会综合的考量,从而制定出全园幼儿都喜欢的食谱。例如:在陪餐中发现大中小班的孩子对打卤面、焖面、面片汤、烙饼、包子等面食都特别喜欢,于是就查阅菜谱书籍、网上寻找资源,制作了彩虹面、多样蔬菜饼、荷叶饼夹肉、杂粮窝窝头、千层肉饼,还有用牛奶面做的小,白兔、紫薯面做的玫瑰花、北瓜面做的橘子、菠菜面做的小树叶,红糖红枣面做的笑哈哈,麻山药饼……力求使面食的花样、花色有新意,并保证一餐中最少提供两种面食供,有了可爱的造型、诱人的颜色、多样的选择,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进餐的积极性,每次都能看到他们吃的意犹未尽、小脸通红。

(二)关注餐食“色、香、味、形、营养”拓宽厨师食品加工方式

“陪餐制”的落实,使园长们真正关注幼儿进餐情况,力求每一种餐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例如:炖牛肉,小班孩子吃起来有些费劲,厨师就用牛肉馅做成“西湖牛肉羹”,口感顺滑,易于嚼碎消化吸收。咸水虾幼儿吃起来也有些不太容易,就做成米线虾滑。鸡胸肉做成劲爆鸡米花。芥蓝做在粥里,将蛋液泼洒在西蓝花上炒制,幼儿就爱吃。还有菜饭合一的,手抓羊肉饭、咖喱海鲜饭、扬州炒饭……为了让幼儿将不太喜欢且有营养的食材吃进肚子里,厨师们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了烹饪技术,拓宽食品加工方式。

(三)关注班级教师班级餐食管理水平

行政人员进班陪餐是了解班级餐食管理的好机会。

首先,可以感受到班级的进餐氛围,是否是在轻松、温馨、愉悦的环境下进餐,一个人的心情和食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幼儿即将进餐的时间段要让幼儿平静的听故事、舒缓的音乐或欣赏关于食育的视频等,使身心放松下来。

其次,教师在餐前、餐中要根据当天的餐食,引导、鼓励幼儿进食,激发幼儿的食欲,想办法让幼儿把饭吃下去。比如:现身说法,讲讲老师自己小时候关于吃饭的故事。介绍一下餐食的营养价值,对眼睛、骨骼、头发等的好处。通过光盘行动、身体棒棒、我对陪餐老师说等活动调动幼儿进餐积极性。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食暴饮,喜欢新鲜食品。

再次,教师是否关注幼儿在进餐中的个体差异,比如:体弱儿、超重儿、咀嚼困难的孩子、身体不舒服的孩子,在分餐时的量上、时间上有所要把控,并根据幼儿情况增加或减少餐食量。

二、“陪餐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陪餐制”有助幼儿良好习惯及自理能力的提高(健康领域)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习惯、餐桌文化要通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进餐环节来落实,如:餐前洗手餐后漱口擦嘴,坐姿正确,会正确使用勺子或筷子,“食不言,寝不语”安静进餐,不抢夺餐盘里的食物,一手扶碗一手进餐避免泼洒,骨头、蔬果皮、调料等残渣放置垃圾盘,保持桌面、地面及自身衣物清洁,自觉整理餐具等,这些习惯和修养是靠日复一日的要求、巩固,自然的转化成幼儿的自觉行为,被幼儿所吸收,这是对幼儿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的。

(二)“陪餐制”为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创造机会(语言领域)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的教育建议提到:“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谈论话题的时间安排在餐前和餐后。进餐前,请幼儿向陪餐老师和小朋友们介绍今天的食谱以及涉及到的食材,幼儿可以对当天要吃的菜品表达个人意见,如:爱吃,为什么爱吃?不爱吃,为什么不爱吃?怎样爱上它?谁做的爱吃?怎么做的?等等。注意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进餐后,了解幼儿对菜品的意见、建议,今天吃了多少?为什么觉得好吃?你猜厨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不好吃?你要是厨师你怎么做?开展“我来点菜”的活动,陪餐老师记录下孩子最喜欢的菜品和食物搭配,并交由食堂制作。孩子的愿望得以满足,和陪餐老师的话也就越来越多。

(三)“陪餐制”提供幼儿人际交往的条件(社会领域)

《指南》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的教育建议提到:“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的,把陪餐老师当作今天来访的客人,请小朋友招待客人进餐。如:当陪餐老师来到班上,小朋友当引导员热情迎接陪餐老师,导引陪餐教师洗手-擦手-坐到预设位置-摆好餐具-询问陪餐老师的要求-陪餐中为陪餐老师递饭-陪餐结束后送客陪餐老师等等,体现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幼儿园陪餐制度的出发点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餐品质量,“陪餐制”的实施是继“统一采购,定点配送”“专人验收”“明厨亮灶”之后,幼儿食品安全的又一道防线,也是食品入口前的最后一道保障,它可以倒逼前面一系列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行政人员入班陪餐是对教师、保育员班级工作的无形督促,是全面了解班级日常教育教学的机会。在科学、规范落实“陪餐制”的同时对幼儿全面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我园会继续探索“陪餐制”的更多意义,后勤是前勤的保证,前勤是后勤的体现,两者踏实落地,幼儿园办园质量才能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