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数学思维——————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5
/ 2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数学思维——————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思考

许琼

陕西省西乡县峡口镇中心学校 72350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是一门有着大量逻辑抽象思维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只进行理论解释,学生很难理解透彻。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少,思维不够活跃,缺乏自主探究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环境和学生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数学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 创设情境的基础

1.创设情境应服务于教学,具有有效性。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整个活动是为了服务教学内容的,还是为了创造课堂气氛的,如:课堂上老师问:“图上你看见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美丽吗?请你来说说这个故事。”说了一大堆,几分十分钟过去了,还没进入主题,这种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热闹。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要具有有效性,不仅要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应当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可以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2.创设情境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具有真实性。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建立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从学生现实生活里熟悉的事例中去选择,创设出真实、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从而主动学习。

二、 创设情境的方法

1、运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展开对新知的探索。

在教学中,将教材上的图片结合实际编成短故事,让学生投入其中,不仅增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

2、设置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思考从问题开始。教师可以努力学习“问”这个词,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因此,如果我们在巧妙地设置问题、关注问题、优化问题的策略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该以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体会“做数学”的过程,让他们在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中表达和发展自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并初步形成一种学习形式,培养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这节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让他们提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们都画了,但却令人很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们思考没有画好的原因,学生们通过思考交流后认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对于方向的确定,不明确;二是他们在纸上画实际距离的长度,不明确。因此,他们画的图在我的预想中。这时,我很好地利用了这种情况:让他们先思考第二个问题,问:你认为如何在纸上画,画出的实际距离是准确的?有学生认为实际长度如果能同时缩小一些,然后在纸上绘制,看起来就会很美观。在这里,一开始我并没有谈论课本知识,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起求知欲,让学生感受数学情境,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乐趣、好奇和享受,进而学习有用的数学。

3、动手操作,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易掌握,而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透彻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听、说、做、看、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认识物体》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要求学生一起搭积木,感知不同形状的物体;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合作和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对其中一些积木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个物体,从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初步了解这些形状。接着,让学生依次触摸,感知出每个物体的主要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物体的特征在小组中交流。学生通过动手、观察、感受、分类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4、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自主地探究新知识。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时,教材呈现了三个孩子在商店购物的活动场景,我们就可以借助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模拟购物。如购买一本一元的笔记本时,学生在付钱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10个1角就是1元。在这样的模拟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认识人民币,还能感受到人民币的实际价值,从而获得购物经验。

三、创设情境的应用策略

1、新课导入时,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探究》时,我们可以这样去创设:教师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玩一个猜数游戏,看谁能赢得了老师,你们任意说个数,老师不用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游戏一开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开战”,学生们说了很多,但我仍然能应答如流。学生们都惊叹不已:“为什么老师会这么快就说出来了?她有什么独特的技能呢?”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怀疑,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了探索新知的过程。

2、新知学习中,操作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学习新知识时,创设操作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自主学习。在探索新知识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究。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展开后的图形 有几个面?再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联系?表面积怎样算?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来解决。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节习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有2个长方形木框,长和宽都分别为5厘米和3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图形后,周长怎么求?这时可以让学生用实物进行操作,用手感受周长的范围,再计算。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获得新知。

3、巩固新知时,游戏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巩固新知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集体接力游戏,小组竞赛法,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四人一组,把任意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减,算对了卡片就归谁,哪组先算完,哪组就胜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应用数学,在情境中快乐的学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这一动态活动中得到全面、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