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防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浅析消防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饶 彬

云南省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 云南省昆明市 650224

摘要:长期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居乐业,谱写了一曲曲辉煌壮烈的奉献之歌。为了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牺牲,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本文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急能力”的指导思想,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就消防指战员如何在灭火抢险救援工作中加强自我防护问题作以探讨。

主题词:消防 救援人员 保护意识
  一、要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一)从面临任务的危险程度看
  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火灾不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种多发性灾害,同时也对参与灭火抢险救援的消防指战员自身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主要原因:一是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火灾事故发生的形式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二是现代火灾的燃烧立体性、蔓延迅猛性、烟气毒害性、燃烧爆炸混合性,极易导致参与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指战员在瞬间发生意外事故;三是在处置突发性、复杂性、毒害性、危险性大的化学危险品灾害事故等社会抢险救援和处置恐怖突发事件的任务中,参战消防指战员意外伤亡的机率越来越大。
 (二)从伤亡人数的上升情况看
  近年来,由于我国恶性火灾不断增加,当今火灾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火灾时有发生,抢险救援任务日趋繁重,世界范围内恐怖破坏活动愈演愈烈,其中,不仅灭火抢险救援难度和危险程度越来越大,而且消防指战员参加灭火抢险救援中,因烧、摔、砸、炸、中毒、窒息和车祸等原因而牺牲、受伤的人数也在呈上升趋势。有的一个火场就造成二位数的一次性群体伤亡事故。特别是美国“9·11”恐怖事件中,一次就导致了343名消防队员因公殉职
 (三)从灭火救援的行动要求看
  消防指战员面临种种危险,如不冒着危险就不能履行其职责,没有勇敢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完成救灾任务,但我们在救灾过程中也要尽力避免和和减少无谓的牺牲,千方百计地把这种牺牲降低到最小限度,这是现代文明事业的需要。
  从上述三方面可以看出,“自我防护”已是摆在当前各级指挥员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要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明确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二、要认真分析研究灭火救援中“自我防护”之薄弱环节
  (一)“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从消防员入队、院校培训以及战斗行动中,消防救援队伍一直注重爱国奉献、牺牲精神、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教育,缺乏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去营救更多人的生命、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履行神圣职责的教育。可以说,对消防队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自我防护工作,目前还未引起普遍重视。
  (二)防护装具质差量少。消防人员安全防护装具,不仅是为了适应消防战术、技术训练,顺利完成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保证,同时也是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抢险救援过程中自我防护的重要条件。但目前许多消防指战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有的不仅数量达不到要求,而且质量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三)战例分析缺乏深度。回顾分析近年来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抢险救援中因自我防护不到位而导致伤亡案例,笔者发现,要提高指战员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使其不因陌生或心中无底产生慌乱、恐惧、失误,不仅与掌握过硬的灭火战术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学习和掌握处置各种险情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关。
  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出在基层,但其根源还是在各级领导对消防救援队伍个人防护装备所需经费投入上重视程度不够,各级指挥员在灭火抢险救援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还不到位。
  三、灭火抢险救援中导致消防员伤亡的常见情况
  (一)车辆出动事故多。在救灾往返途中,由于车辆带病出动、车速过快、精力不够集中、反应迟钝、行车路况不熟或开特权车、英雄车、道路狭窄、路面冻滑、超速、方向失灵等原因引发交通事故,且造成非战斗减员现象。
  (二)浓烟热气流危害大。浓烟和热气流是火场是最常见的现象,特别是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美观程度也愈来愈高,木材、塑料、墙壁纸、地毯等被广泛用于建筑内部装修,甚至有的家具也用塑料制作。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这些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气,消耗掉大量的空气,如果排烟条件不好,有毒气体和烟气充满整个空间,造成缺氧或中毒,威胁消防指战员的生命安全。
  (三)建筑物中陷井多。主要陷井是钢结构建筑易坍塌、泥墙易倒塌、空中掉落物多、消防电梯出现故障、室内竖井易导致人员误入等。
  (四)爆炸泄漏事故多。化学危险品爆炸和泄漏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大敌"。爆炸发生之前,如果扑救人员不能撤离现场,就会造成严重的伤亡。
  (五)油罐爆炸或沸溢伤害大。油罐发生火灾不仅速度快,燃烧猛,扑救难度大。期间,一是着火罐容易变形坍塌,邻近罐在高温辐射热作用下容易发生再次爆炸,液体流淌火如果处置方法不到位,都会造成人员伤亡。二是在扑救一些重油罐火灾过程中,它可能因为在大量灭火用水喷射或油罐底层水在高温作用下,达到沸腾程度转化为气体时,能突然发生沸溢与喷溅而导致人员伤亡。


  四、加强在灭火抢险救援中“自我防护”的基本措施
  (一)应加强驾驶员队伍建设。主要措施:一要加强驾驶员的选拔和使用。二应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三在行驶过程中,旁边乘座人员不得任意干扰。四应督促驾驶员平时加强维护保养,认真落实安全活动日,认真组织道路水源和灭火作战计划的实地勘察和学习。
  (二)应加强处置预案的制定和熟悉。这是处置行动能否成攻的关键。因为,消防部队流动性大,有部分指挥员调任新岗位后,对化学危险品泄漏处置和火灾扑救的对象、场所和处置预案不熟悉、不了解。所以,这就要求消防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尤其是特勤队伍要经常深入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化学危险品的企业,了解各类化学危险品的存量、特性、处置方法,对重点企业要制定预案,特别是对发生泄漏、火灾爆炸后涉及面广、危害大、易引发群死群伤的重点单位,更要详细制定处置预案,适时开展演练。同时还应建立化学危险品查询系统,并和处置预案一起输入计算机,实施科学辅助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打有把握之仗。
  (三)应加强灾害事故现场情况的侦察。只有重视和加强现场侦察,切实了解事故现场情况,掌握现场“突变”的症兆,才能形成准确的判断,以便果断采取相应的战术和防护措施。
  (四)应科学运用“撤退”战略。在灭火抢险救援中,现场情况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明智地实施战略“撤退”,有利于事后的战术进攻。那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又如何通过“撤退”战略来达到预想的效果呢?
  1.指挥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火场撤退意识观念,而且还需有丰富的经验、智慧、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并在参战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该撤退时,下达“撤退”命令就应果断。
  2.一旦迫不得已撤退时,必须坚决服从命令,行动要快速有序,并做到撤而不慌、退而不乱。
  3.撤退后的消防指战员,要树立“反攻”意识。
  4.在以下情况出现时,应及时下令撤退:一是建筑物出现变形、开裂增大,局部坍塌,发出断裂声和发现灰浆墙塌下来的征兆时;二是在石油及其产品和其他易燃易爆化工原料储罐火灾扑救中,风向突变,直接威胁到邻近贮罐、设备,必须调整部署时;三是石油及其产品和其他易燃易爆化工原料储罐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突然变白,增亮,罐体发生颤动,并发出“嘶嘶”呼叫声等爆炸前兆时。
  (五)应加强灭火抢险救援业务理论的学习和研讨。要想战时少流血,就得平时多出汗。这就是现代消防指战员必须重视、加强灭火抢险救援业务学习和探讨的重要性、必要性。
  (六)应加强灭火抢险救援装备器材建设。根据辖区参与灭火抢险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应积极动脑子、想办法、找机遇,争取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重视、支持和解决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套工作。尤其是在个人防护装具和消防通讯设备上,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良、功能改进,以方便操作使用。同时要加快研究开发消防机器人在灭火抢险救援中的推广使用,以减轻消防员在灭火抢险救援中危险程度和工作强度。
  总之,加强消防指战员的自我防护工作,避免和减少指战员在火场上伤亡事故的发生,应当成为各级消防指战员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事实上,一切悲剧在发生前,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表现出种种迹象,只要我们平时在灭火抢险救援中引起高度重视,把各项防护措施落到实处,有些伤亡事故是可以做到有效遏制和避免的。


参考文献:

1、徐鹤生,周广连 . 消防系统工程 [M]. 北京 : 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

2、侯遵泽,杨瑞 .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 研究 [J]. 火灾科学,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