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杨本菊

淄博职业学院

摘 要:《建筑构造与识图》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培养学生会识图、懂构造的职业素养为目标,笔者不断探索教学,在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贯穿思政主线,结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1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为指导,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精心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与知识、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依托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全过程、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并把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过程考核,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具体设计思路

(1)重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

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素材适时、自然地融入课程内容中,把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到基础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中(具体教学资源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图1所示),并贯穿于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和课后拓展巩固中。

61ad6bb24535f_html_46b1fad276553cc4.png61ad6bb24535f_html_1ae54fe87a37d344.png





图1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图2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考核测试

(2)优化教学方式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思政素材,让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感悟“三观”、感悟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

(3)采用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结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特点,本课程思政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个人、班级相互协同的评价机制;总结性考核以专业课程思政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思政素质发展为标准,由上述评价各方开展独立评价(总结性考核测试见图2),最终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3“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施具体案例

课堂教学实施以《坡屋顶》一节课为例进行简单阐述。“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课前教师查阅中国古建筑坡屋顶相关资料,吃透教材内容,理清本次课教学设计思路,撰写教师设计方案、制作课件。具体实施如下:

(1)课前激发兴趣

教师将微课视频、相关电子规范、图集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登录平台完成预习任务。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前设置“畅所欲言-你说我说答疑讨论”的模块,增进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在预习中的难点。为拓展学生视野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设置“大国建筑”模块,本次课《坡屋顶》对应“大国建筑”中 的“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故宫太和殿”。学生课前阅读该模块,拓展视野,增加课程趣味性。

(2)课中引导探索

以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微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在欣赏变化多样的传统建筑坡屋顶的艺术感染中,了解我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教师引出本次课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坡屋顶的类型、坡屋顶的组成及构造。

新知讲解部分,教师结合BIM模型、视频详细讲解屋顶类型、组成。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对号入座”游戏,该环节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师运用小程序设置我国传统建筑坡屋顶和现代建筑坡屋顶图片与名称,学生小组讨论上台在智能黑板屏幕将名称与建筑坡屋顶图片进行对号入座,根据每个小组的速度、准确率,教师进行赋分。在传统坡屋顶建筑文化的浸润中完成师生互动。

针对“坡屋顶的承重及构造”这一重点内容,也是课前学生预习过程中难点部分,采用视频解析中国梁架承重;运用BIM模型层层解析坡屋顶的各构造层次,并采用案例教学法,工程案例结合图纸进行课堂练习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识读图纸,小组讨论完成屋面构造相关问题。教师抽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并进行点评讲解。图纸识读与构造结合,加深对屋顶的构造的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师生互动、小组生生互动,课堂活跃度大大提高。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结合学生讲解教师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并强调本次课重点与难点。

(3)课后拓展视野

学生课后登录平台完成课后拓展模块,阅读“新视角看坡屋顶”,完成巩固测试题,教学平台进行自动赋分。

4.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设计中,部分思政素材的挖掘深度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②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思政目标及品格塑造培养持续时间较长,授课期间思政目标的多元化考核仍存在局限性。

(2)建议:

①思政素材的挖掘深度考验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学团队共同研讨促进本课程的思政教学。

②德育育人,非一朝一夕所能及,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需不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才能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