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TOD模式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 TOD模式构建

何磊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摘要: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仅带来愈来愈大的交通运转压力,也造成城市割裂、噪音污染、文化缺失等一系列问题,TOD模式有助于消除和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提升城市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动城市经济朝着集约化方向健康发展。城市修补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TOD模式构建中应注重城市的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延续城市文化,营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本文从城市修补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对城市交通空间进行更新,构建以公共交通为核心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修补;城市交通;TOD模式;文化延续


我国城市建设经过长时间的粗放发展,错综复杂的交通路网带来城市空间的分割与功能的破碎,以及环境的恶化和文化的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住建部于2017年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我国城市存量更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建设不仅要采用“交通引导发展”(TOD)模式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还需要考虑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的和谐统一。

一、城市修补理念与TOD模式

城市修补理念指的是运用“更新织补”的方式对城市功能进行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修复城市景观风貌,延续城市文化,打造特色城市。由此可见,城市修补侧重于对城市道路、风貌、肌理等显性元素的修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与公共服务质量。

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适宜步行,混合功能紧凑布局。该模式旨在建设高密度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环境,以车站等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中心,车站区域从原本的城市边缘变为城市中心区,车站朝城侧与背城侧的差距逐渐缩小,车站及站线对城市的切割效应日益凸显,对切割造成的影响进行缝合、连通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TOD模式下,车站及站线的切割效应使城市两侧联系受阻,可能导致城市功能受损、布局分裂等问题,需要以“城市修补”理念为指导,对城市功能、文化、生态和风貌进行修补。功能修补主要是对公共空间、公共场地及配套服务进行修补更新;文化修补则延续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做好古建筑、古道等文物文化保护工作;生态修补以生态绿化方式改造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城市的生态压力;风貌修补对老旧城区更新改造进行合理管控,延续城市的风貌肌理。

由此可见,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TOD模式构建,不仅需要做好对城市中消极、负面空间的修补和原有城市肌理、环境的有机更新,还应注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开发利用。要在保护整体格局和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开放空间的更新与开发,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

二、城市修补理念与TOD模式的应用方法

城市修补理念的应用主要采用织补、转化、置入、延续等城市开放空间修补策略。织补针对城市空间原本的封闭状况,需要基于现代生活方式对交通便捷和空间可达的需求,建立起城区内连贯的步行体系,并置入微空间系统,构建“节点+路径”的开放空间网络;转化则针对原本建筑密集无法提供大面积开放空间的建设用地,进行土地转化,比如将原有厂房改造为公共开放空间,并对具有时代特征的痕迹进行提炼表达,增强开放空间的文化属性;置入则需要考虑空间格局、文化传承等需求,采用微空间置入手段进行开放空间改造,具有尺度小、布置灵活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延续主要是对有保护价值的文化文物进行传承,保留原有的空间肌理,遵循已有的形态特征,挖掘传统建筑布局等方面的规律特点,使开放空间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TOD模式在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城市交通主干系统造成城市空间的分割与功能的破坏,影响城市环境品质与文化传承。目前,国内众多大城市均面临功能转型的机遇,需要对旧有线路改造升级,改变站场地区空间的无序状态,深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建立更加高效、和谐的城市交通体系,打造更具活力的现代城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公交优先原则,重点发展运量大、能耗小的轨道交通,实现轨道交通与步行系统的无缝对接,构建低碳、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在公共交通两侧,将分散零碎的空间整合为复合功能空间,实现地上、地下的立体式开发,并植入新的业态,构建更具商业价值且集约统一的城市空间单元。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景观、文化等方面需求,开拓公共空间,结合城市精神文化引入文化设施,打造绿色景观空间,为居民群众提供艺术体验与文化享受。

三、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TOD模式构建策略

随着“城市修补”理念的不断完善,以“城市修补”理念为指导,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更新进程中的诸多问题,实现消极空间的优化再生。将“城市修补”理念与TOD模式构建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做好街道梳理、慢行连接等工作,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的品质优化和文脉延续,使城市建设向更健康、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其一,应对城市空间进行渗透式改造,利用站点和站线缝合被分割、破坏的城市空间。要围绕站点、站线做好整体统一规划设计,以公交、地铁等站点为核心,以5-10min步行路程为半径,将站点和站线两侧的建筑、广场、绿化等设施相串联,融合城市空间功能,缝合城市空间景观,延续城市文化肌理,提升居民出行效率与出行体验,使原本杂乱无序的城市空间变得和谐统一。

其二,应致力于打造复合功能的高密度混合场所,激发城市空间的生机与活力。现代化城市建设离不开大型商业中心的加持,应将人流量大、公共性强的站点周边区域打造为大型复合型街区,兼具商业、公园、住宅、办公、文化等功能,可以容纳多元化的城市生活,沿着邻里交通廊道对站点社区进行缝补式开发,充分发挥站点的枢纽作用。

其三,应在站点、站线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中延续城市文化,保留居民群众的集体记忆,彰显城市的特色文化与历史底蕴。从站点到站线,要对周边的建筑、广场和景观廊道等进行文化渗透,将地域文化与城市肌理的代表性元素、符号融入其中,使城市建设不仅具备商业、住宅、交通等完备功能,还可以满足人们对和谐环境与文化的需求,保留城市的文化底色。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城市建设不仅要以公共交通为指导,推动城市经济向着集约化方向迅猛发展,还需要充分利用中国城市自有的各种元素,挖掘城市原有元素的价值,对好的元素进行深入开发利用。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TOD模式建设,可以在城市修补提质上取得显著的成效,使城市更有效率与活力,还可以更有文化、更绿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刘宽.TOD模式下的城市多元化发展探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1(08):52-54.

[2]张木子,何雷,魏榭登.TOD模式在城市旧区更新改造规划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65-66.

[3]荣荇.成都市轨道交通TOD站点周边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初探——以陆肖站跟踪评价为例[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1(05):7-12.

[4]金旖旎.基于水陆一体化TOD理念的滨江更新策略——以杨浦滨江船厂更新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1):164-166.

[5]李春舫.站与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站城一体化[J].华中建筑,2021,39(04):97-101.

[6]宋春华,邹祖钰,郑昕.城市修补提质与TOD模式下的站城一体化[J].建筑实践,2019(09):10-15.

[7]王科,刘亚男,彭睿怡.城市修补理念下北京西四片区开放空间更新策略探讨[J].北京规划建设,2018(06):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