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探讨

刘丽红

四川铸创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610041


摘要:进入21世纪后,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种类繁多,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将对近些年受到过的一些自然灾害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灾害发生的诱因,根据灾害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居民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并对如何建立完善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城市;措施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给人类或人类所生活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总称。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就会促使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加之人类破坏性的生存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灾害形势愈加严峻。然目前我国城市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基础薄、基层弱制约着对灾害的响应能力。如2021年河南洪灾应对统筹能力不够,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效果,直接反映了国家和地区政府在此方面的工作能力及危害认知,也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减少国家损失、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当前城市突发自然灾害为出发点,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城市自然灾害应对提供参考。

二、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意识淡薄

自然灾害发生前,个别地区政府对应急管理意识淡薄,民众危机意识较弱。一方面,我国政府各级部门将经济增长指标定为考核的硬性标准,导致各公职人员只关注经济增长点,从而忽视了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对灾害的认识不够充分,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意识不足。另外一方面我国对民众传播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可怕后果上宣传不足,学校方面对学生危险意识及模拟发生自然灾害的模拟演练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的制度化流程化,公众对自然危害意识淡薄,对自然灾害到来的前兆不敏感,更不知道怎么做,没有对自然灾害的常识认知和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救技能。城市突发自然灾害预警预案不完善,部分居民无法收到自然灾害预警及灾害信息。政府对风险评估、分析、预测的能力尚有不足,指导体系不健全,自然灾害来临前不能起到早期预警及参照作用。

在2008年雪灾来临之前,2007年在我国就出现了56年来最强暴雪,暴雪在辽宁省内并且使整个辽宁省的公共交通全部瘫痪,在辽宁省发生雪灾的三个月前,云南香格里拉也罕见的降下了大暴雪,大雪导致当地的100多名游客被困在山中。这两件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本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群众的高度重视,对于突发性的自然灾害需要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但是由于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不足,人们对于突发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自然灾害不会出现在生活当中,导致了自然灾害发生时物资方面的匮乏,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

灾害发生时,信息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对自然灾害管理机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对灾害的应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汶川地震,大面积的通信中断,地方政府没有应急的通信预案,导致大量的实时信息,人员伤亡情况救援所急缺的物资信息传递不出去,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救援的进度,延误了救灾时机。还有就是应急物资保障不足,我国有10个紧急物资储备库,主要应对特大灾害的物资保障。但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所需物资的种类繁多,无法第一时间送到灾区。另外,专业的救灾人员严重不知足救援人员专业技术匮乏。我国目前已建立多个只应急救援队伍,但其专业人员数量、指令都不能满足灾害来临时的应急需求。最后,我国地域广阔,救灾人员分布不均,没有专业救灾学校进行救灾人才培养,救援装备严重短缺落后,影响了我国救援力量的发展。

(三)灾后应急管理评估体系不完善

自然灾害后,灾后应急管理评估体系不完善,没有完整的紧急灾害法律法规,致使紧急自然灾害状态无法可依,个别部门过度使用权利。专业评估人员匮乏,无法持续不断培养评估管理人才。另外灾区保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灾后补偿及重建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出和民间各界捐款。由于没有制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使得保险系统无法在自然灾害来临后发挥作用。

三、完善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要不断优化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并且在其中总结经验,对于应急组织管理体系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完善,将涉及到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进行人员补充。在城市自然灾害发生时要提高应急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应急能力、以及提升决策和指挥的职能。

(二)加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专业人士储备。

一是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的培训机构,创造相关就业岗位。培养专业背景的救灾人员,医疗人员,信息咨询人员,消防人员。二是派遣相关优秀人员赴外国学习先进的自然灾害救援技能,研发购买专业的自然灾害救援装备。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城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三是建立自然灾害人员数据库,灾害发生后可最快的速度调集相关从业人员实施救援任务。

(四)在社区中建立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物资的保障体系

首先要对社区中的物资储备进行定期的更新,并且要对物资储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其次,要进行多渠道的物资筹措,在政府拨款的基础上,要积极挖掘社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从而在社区的物资储备中建立有效的储备机制。同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要保证调拨和配送系统相对完善,从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三)提高民众防灾救灾意识

首先要让民众充分的了解自然灾害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态化的社会意识,并且要提升民众对于自然灾害的警惕性,不能对其抱有侥幸心理。其次,要加强社区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讲座,积极展开对于自然灾害发生时相关应急知识的普及活动。最后,要在小区公告栏内进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海报的粘贴,也可以在小区业主微信群等融媒体中进行突发灾害应急措施的宣传。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应建立完善的城市灾前预警机制及预案,提升民众对灾害发生前的意识警觉并快速做出反应。减少灾害来临时的损失。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以及充足的管理队伍,争取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准确的制定救援措施。其次,要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储备,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专业的应急处理措施。继而,提高民众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能够在灾害发生同时第一时间进行自我保护。最后,在社区当中要加强物资的储备,让民众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国家及人民生命才安全。


参考文献:

[1]童星,陶鹏.论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创新——基于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理念[J].江海学刊,2018(2):111-117.

[2]朱正威,吴佳.中国应急管理的理念重塑与制度变革——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9,(6):130-134.

[3]陈升,刘思利.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的比较实证研究——基于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受灾群众的视角[J].灾害学,2018,31(3):160-164.

[4]金小明,王震,孙得璋,李迦南.一种灾害性天气应急管理水平的评价方法——以杭州上城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8,27(1):106-112.

[5]侯爽,郭安薪,李惠,欧进萍.城市典型建筑的地震损失预测方法Ⅰ:结构易损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27(6):64-69.

[6]杨翼舲,张利华,黄宝荣,李颖明.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自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11):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