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学前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高文珊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是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只有养成优良的行为品德才能够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当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发展潜能,并且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良好习惯

前言

学前教育的主线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1]。学前教育阶段课时短,而且纪律管理方面相对松散,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说在遇到纠纷的时候如何进行解决,教导学生之间做到互相谦让,并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学生进步的地方也需要及时的进行赞美,并且还需要并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公共秩序,平时看到散落的玩具或图书等,也能够有序的将其摆放归为,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观念。

1.良好习惯养成的意义

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通常情况下大家在不经意下表现出来的行为或者是动作就是这个人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能够让自己受益终生,对于他人来说也能够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2]。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需要通过学习生活不断的重复输入,让中华优良传统行为反复的刻入到大家的思想观念当中,需要从生活、学习、道德、及劳动等各方面行为习惯全方位进行培养,在这过程中就是日复一日的教导和养成[3]。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该时期幼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活动范围因此扩大,易接触各种社会事物,危险性也随之提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当前幼儿具备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障自身健康,一定程度上降低危险因素,更对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

除家庭教育外,学前教育是幼儿最早展开与学校直接相关的教育,具体指家长和幼师通过各种方法和实物,有系统、计划且科学地对幼儿大脑进行各种刺激,让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完善,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学前教育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并结合个体化差异,做到因人施教,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对于表现较好的地方积极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并且还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行为观念[4]。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能够融合各种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在培养中所发挥的效果,创建和教育相互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幼儿的发育特点,心智发育极不成熟,对数字和汉字没有太多兴趣,对各种物体更有兴趣,幼师需要合理利用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多展开各项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以及乐于分享,学会关心他人等,养成不浪费粮食、随手关灯等良好习惯。

2.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的作用,如果在偏颇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受到家长教育习惯的影响,容易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走入误区。每一位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宝贝,但无论是过于娇宠还是自由散漫都不利于健康成长,相对学习来说更佳需要注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在早期教育阶段加入大量的投资,各孩子报名各种兴趣班等,不但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精力和财力,更是影响了孩子对知识的追求和兴趣。此外,大多数良好习惯都与日常生活有关,家长作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陪伴者,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促进养成良好习惯,也有可能养成不良习惯,应该在家庭生活中多加注意。

2.2适时的学会赞美

任何人都逃不过赞美所带来的影响,随着教育质量的增强,大部分家长也不断意识到赞美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所带来的作用,更佳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一个人天生都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有点或长处的夸奖,家长及教师更是需要学会抓住这个机会,适时的对孩子真诚的进行赞美。尤其是在孩子养成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通过家长或教师一句鼓励的化瘀,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微小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肯定。赞美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虚荣心作祟,而是让孩子在接受到赞美的时候有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还有一种被他人肯定的喜悦感,这都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2.3以身作则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日常都需要做好榜样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行为习惯来带动他人,切忌不能纸上谈兵没有依据。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多来源于提成生活氛围中点滴的影响,家长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所以在平时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都会从模仿身边的人事物方面开始,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养成礼貌习惯,并且做到早睡早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整洁干净,尽量还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正面积极的行为来督促孩子形成想好的行为习惯。

3.科学的教育教学措施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德育思想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二哥或视频课件等方式,宣传良好行为习惯的观念。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习俗或传统的通要等,不但简单容易记忆,而且也符合幼儿时期的认知观念,为幼儿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1学前教育的方向

学前教育主要在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这五大领域,主张进行潜移默化和生动愉快的方式进行教育[5]。学前教育作为步入学习环境的第一个缓解,主要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朝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体”,只有良好身体素质才是一切发展的开端[6]。在以往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学前教育不但是启蒙思维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尤其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是重中之重,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需适当的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保持双方一致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进步。

3.2系统化教育

幼儿园阶段应该统一系统化教育教学的步骤,这个时期正式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时期,幼儿阶段尚未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仍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时候个性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现象,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配合系统化教育。规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完成的事情,并明确规定平时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则,让幼儿做好心理方面准备工作。日常穿衣进食或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是需要做到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在吃饭的时候养成食不言寝不语,饭前便后都应当洗手,并且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需要整理好玩具。生活习惯的培养当中,更是需要多方面安排,比如说在行走的时候做到轻声走路,物品轻拿轻放,在喝水、上厕所、及上下楼梯的时候需排队遵守规则,进食过程中更是需要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碗里干净,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3.3自律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及家长可以为幼儿日常行为方面制定一些规则,可以和孩子之间互相合作,比如说在公共环境下不能大声喧哗,在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时间规定,而且每天养成阅读习惯等,和孩子形成伙伴关系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自律行为的养成幼儿的思维具有抽象性,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世界本就充满了强烈的探索心和好奇心,不但是获取外界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形成独立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或教师在充分予以幼儿关心关怀之外,应当给予幼儿一个自我表达的舞台,释放幼儿的天性。

小结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但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更是建立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好习惯的养成不但能够造就一个人,更是无形中自身的宝贵财富,在幼儿时期形成了一种优良的行为品德,会对日后的成长阶段中受益终生。但是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长和老师更是需要做到隐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观念对幼儿传播积极向上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陆春明. 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21(003):87-88.

  2. 陈冬桂.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21(2015-25):129-130.

  3. 李霞. 运用元认知心理技术塑造幼儿行为习惯的实践探索——幼儿行为塑造的技术干预实例分析[J]. 2021(2020-8):60-61.

  4. 杨丽军. "互联网+"视域下学前教育区域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探析[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4(02):129-132.

  5. 陈石雪, 常亮. 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四个问题及解决措施[J]. 职业技术, 2018, 017(002):94-96.

  6. 赫娜.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学前教育有效策略探析[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9):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