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探讨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及对策分析

江晨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 抚州市 330030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涉及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培养的是一种共通感,是对世界怀有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既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所需,也是未来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部分教学人员缺乏相关的融合经验,无法有效的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达到1+1>2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总结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必要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人文素质;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必要性;对策

  1. 引言

数十年来,我国教育机构为实现素质教育而实施的教育改革不仅对教育机构的组织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意味着教育界对实现教育目标的承诺,即接受教育的学生能够在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中时刻保持人文主义情怀,使一个真正人性化的进步的新社会秩序成为可能。[1]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正规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施教育项目,以帮助塑造个人的人文气质。本文围绕教育者和教育“事实”,针对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新思路,并以此启发相关教学人员的实践。

  1. 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必要

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必要性是由上世纪以来我国坚持不懈进行的教育改革所决定的,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特定的科目来形成共同的文化竞争力、专业和社会技能。[2]

首先,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互动存在一定的矛盾,为了保证真正的人类发展,消除人类社会进步带来的不平衡,有必要在其形成过程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因此,现阶段教育机构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道德培训和意志培养。然而,传统的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而很少强调道德能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实现社会一致性的关键是教育的人性化。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对于消弭人类社会的不平衡,发挥教育机构的主导作用,促进并实现人文素质文化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每个学生个人精神的发展,是从整合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开始。面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只有通过素质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才能应对挑战,并将挑战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在此前提下,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来展开和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行动,是未来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存在方式,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和优秀的美德以及固有素质,如能力、主动性、责任感、承诺和奉献精神,来实现个体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后,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形成”,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学生成长。从这个角度出发,教育行为的本质及其应有的专业性是帮助学生获得具有代表性、连续性和完美性的成长实现。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更多是强化了学科的客观维度,而不是学科的主观维度的优势;所提供的教学更多的是基于这些意识形态的需求,而不是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相比之下,将人文素质教育同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在一起,从人类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实现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的一种手段,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1. 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问题

尽管大部分的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将素质教育同学科教学融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3]但在实践教学中,受限于多种外在条件和内在认知的不足,使得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难以建立起合格的联系,表现在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首先,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前文所述,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其实极为的丰富。然而,现阶段部分教育机构所使用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十分的陈旧,充斥着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不仅没有实现汉语言文学在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有效延伸,更是无法同人文培养构建起密切的联系,导致无法在实际中落实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境偏于枯燥。依托电子和信息技术,现代教育已经能够做到多元化和媒体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环境。然而,这些手段和方式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应用程度很低,部分教学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仅限于PPT ,结果让本就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的无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别说从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发现关于人的真理,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动。

最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尽管教育目的明确地表现在教育机构的教育项目中,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现有的教学评价并不指向这个方向,反映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评价中,“考试”成为唯一的评价方法,而“要点”成为“考试”的唯一评价标准。对于部分教学人员而言,学生能够背诵“要点”并按照“要点”进行书写就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其实不然,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文学、语言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他是谁”的真相,让他们真正的接受自己,然后把自己奉献给别人。

  1. 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对策

毋庸置疑,一个国家的未来通常是在课堂上决定的,因此通过从学校时代开始引入人文素质教育,很容易实现全民人文素质的提升。在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学人员发挥着关键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这是因为教学人员对使用新的教学工具、技术和方法以及将学科课堂转变为跨学科课堂的态度将决定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路径。[4]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文学教学人员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分析学员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引导,鼓励学员形成良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并逐渐形成高尚的到的情操。为此,教学人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途径,针对学员的错误行为以及不良嗜好等进行深入分析,将人文素质教育高效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为学员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其次,作为关键解决方案之一,必须精选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同现有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相适应,以便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深入到汉语言文学学科中。为此,整个策略是在单一学科途径下获得人文素质的关键规则和概念的知识。最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学习系统的层次结构中获得足够的人文深度,将人文情怀与汉语言文学学科结合起来。遵循这样的策略,学生将能够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理解力,以在更高层次的教育领域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

最后,改变汉语言文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是通过在教学任务的具体专业实践中运用道德素质来实现的。在这方面,现有的卷面评价方式和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因此,需要有更加贴合实际,贴合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合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结合学员特点,积极引入学员感兴趣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确保这部分知识具有深刻的内涵,能够将人格的魅力等充分的呈现出来,给予学员内心以及思想上的影响。

  1. 结论

综上所述,在后现代思潮泛滥的现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能够在未来采取充满人文情怀的行动,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获得的不断完善的伦理要素;另一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再实践,引导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具备更加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为此,将人文素质同汉语言文学教学相融合既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趋势。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人员有必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改变汉语言文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高效落实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庄桂成,李田.汉语言文学专业研讨式教学分析[J].文学教育(上),2021(10):76-77.

[2]侯敏,王潇.守正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30(05):48-53.

[3]王鑫.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发展策略[J].现代交际,2021(18):141-143.

[4]张华.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探讨[J].文学教育(上),2021(0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