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象,促创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3

借形象,促创造

——借形创造活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有效开展策略

苏嘉萍

泉州市泉港区界山第二中心幼儿园

内容摘要:幼儿时期被许多专家称为思维、性格以及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段,美术活动在幼儿成长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性作用。《纲要》中也曾多次提到过强调艺术就是幼儿“在表达自己所知的、使情感流露出来的方式”,艺术表达是一种“自由性表达”,也是一种“创造性表达”。如何在美术借形创造活动中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当前美术活动教育的一个重点。本研究从人们对幼儿美术借形创造活动的看法入手,结合幼儿自身的心理等方面分析,在相关案例与幼儿美术作品的辅助下,总结出目前该幼儿园美术借形创造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从而帮助教师与家长更好地利用美术活动来充分挖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幼儿 美术借形创造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的推进。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历史,也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随着幼儿教育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了学前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人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与态度也随之发生了转变,逐渐重视起在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一部分教师与绝大部分家长还是将幼儿美术活动定位在过于强调技巧的重复练习方面,大大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处于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特点,美术活动作为这些特点的直观表达方式,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一、幼儿美术借形创造活动中存在的现象

社会的进步,对幼儿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照搬式”的美术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阻碍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关教育条例的颁布与人们教育观念的进步,已经促使一部分家长与教师认识到了自身在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进行教育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将借形创造错解成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装饰。

幼儿的美术能力是一个逐步进步的过程,在日常美术借形创造活动中,教师会在不经意间将借形创造活动上成了用不同材料、不同形式进行装饰的活动。

《数字的想象》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20190827,教师说:“请小朋友观察这是由几个数字宝宝组成?它们长得一样吗?”,接着又交代游戏规则,“今天我们要和这几个数字宝宝做游戏,做游戏前先要看清楚,我们的这几个数字宝宝的长相;要把每个数字宝宝变得胖胖的,和你一样强壮。接下来请小朋友写出几个数字并进行想象添画吧。”……孩子们用黑色记号笔写出了几个数字后,在数字上开始进行添画,还在数字旁边画上了自己想画的人物、事物。随后在出示的辅材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粘贴、装饰……

幼儿在写出一板一眼的数字时,其思维已经受到了限制,随后的创作过程却变成了绘画自己想到的人物、事物,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粘贴、装饰,并没有借助数字本身的这个“形”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是添画和装饰数字……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错将借形创造理解成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装饰。

(二)教师示范引导的“度”把握不准

示范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相关美术知识、技巧等相对全面的展现给幼儿的载体,也是教师在活动中将自己的教学构思与幼儿想法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之一。但是,许多教师本末倒置,无论是工具材料中的示范,还是表达创作中的示范,都过于注重在活动中的示范性作用,把它视为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手段,导致幼儿作品千篇一律、没有特点,自我表达性较差。

《云的遐想》活动中,教学目标在于让幼儿感受棉花的性质尝试根据棉花变形后的形状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由于老师过多的出示云不同形状的图片,导致幼儿不知道自己怎么可以把棉花变成图片上的形状,幼儿纷纷在说“老师,我不会做小兔”,“我不会变飞机”,“我不会……”。于是教师开始示范,并告诉幼儿:“如果不会可以看老师怎么操作。”课后将幼儿完成的作品收集起来,虽然每位幼儿的绘画水平不同,但可以看出来近一半幼儿的作品都对老师的示范进行了不同程度地还原。

案例中显示出了过多使用示范对幼儿开展创造性绘画活动的限制。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过多的使用示范导致幼儿模仿过多,束缚了幼儿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容易形成固有概念,形成依赖性。

(三)教师过度干预幼儿创作

幼儿美术与成人美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将美术活动看作是一场游戏,他们边创作边投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画笔下穿裙子的小姑娘、大公鸡……成人用追求相对完美的眼光来看待、指导幼儿,容易导致幼儿作品失真。

在进《数字的想象》的活动中,教师说出游戏规则:“今天我们要和这几个数字宝宝做游戏,做游戏前先要清楚绘画规则:首先观察数字的形状,然后根据数字的形状做出想象和改变,让数字变成某一种具体的东西,让数字宝宝真的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在讲清游戏规则后,请幼儿操作、作画。

案例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幼儿将这几个数字全部写出来后在进行想象和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过度干预,限制、固定了孩子的创作,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所感兴趣的数字进行想象创造。

二、幼儿美术借形创造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

美术活动作为一个深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同时也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可以开发幼儿的心智,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传统的“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那么,应该怎样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趣味引导,创设情境,将无情景换为有情景,让孩子乐在其中

“将没有情景转换成有情景”的内容创设调动了幼儿创造思维和主观表达的积极性,将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与美术技能有效的结合起来。挖掘幼儿的创造思维,创作出符合幼儿内心世界的作品。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幼儿进行活动之前,成人如果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幼儿的感知觉器官,便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在一节《多彩的地球》的美术活动上,教师播放PPT,观看地球,讲述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地球妈妈失去色彩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了情景。教师说:“突然,一颗小行星朝地球撞击过来,地球还有颜色吗?”,孩子们回答道:“没有了”,“我们来帮助地球妈妈找回色彩吧,我刚刚用水拓画让地球恢复了一点色彩,还要找出里面藏着的山水、动物、植物,让我们一起找找看吧!”随后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要帮助地球妈妈找回漂亮的色彩,开始操作,用水拓画表现彩色地球,借形创造找出隐藏的物体……

幼儿天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借助故事描绘,为地球妈妈找回色彩和寻找隐藏的物体贯穿整个活动。为幼儿将没有情景转换成有情景,调动了幼儿对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事物的已有经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二)鼓励幼儿大胆、独立的进行借形想象和借形创造

有些幼儿会受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影响,这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导致全班幼儿的作品都是一个思路、风格,毫无创新可言;有些幼儿为得到老师的夸奖模仿别的画得好的小朋友的画,导致紧挨着的几个幼儿的作品模仿痕迹严重;还有些幼儿有畏难情绪,迟迟不敢操作……面对以上这些情况,成人要走出“不示范=学不会”的误区,作为幼儿自主绘画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别人优秀作品的同时要敢于下笔,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与众不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绘画环境,营造积极的绘画氛围,鼓励幼儿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自主性创作并不等于自由创作,切不能让幼儿纯自由发挥、“撒手不管”,更不能全权代理、“越俎代庖”,而是给予幼儿一个“形”,可以是有形的形,也可以是无形的形,进行自主的“借形想象”和“借形创造”。

(三)正确发挥教师引导性创造在幼儿创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幼儿时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一个阶段,并且幼儿在这一阶段也热衷于模仿,但是是否为了保证幼儿拥有独立性与创造性就把模仿对象撤走呢?

我们常常会在幼儿作品中看到:女生的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穿裙子的女孩,男生的作品中总会有手枪和恐龙……所有人都是一个模式,这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范画导致幼儿出现了思维定势,如果不能突破,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创意性思维的发展。很多教师比较避讳范画,绝大多数教师很难把握对范画运用的“度”,用一张范画一以贯之,甚至有的认为范画的作用就是方便幼儿“照葫芦画瓢”的,导致幼儿默认老师的示范才是“对的”、“美的”,但示范的作用不仅仅限于此,示范的真正作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合理利用示范和范画,一定程度上还能开阔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创造素材。

(四)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与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正如前文所说,许多教师与家长都走入了以“画得像不像”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误区,我们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尽量用多个视角来看待他的创作成果,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

幼儿时时将成人的行为与语言当作自己的标准,特别是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极大。教师的评价常常在幼儿心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1.幼儿参与创作作品评价

大班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欣赏能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幼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用幼儿的眼光来评价、欣赏幼儿的作品,可以看到成人看不到的幼儿的审美需要,防止成人“曲解”幼儿的用意。这种方式还能够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发现彼此作品的闪光点,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交流,使美术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2.以正面评价为主,尊重幼儿作品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活动中集中表现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美术作品。在日常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找出他优秀的部分并予以表扬,并且指出欠缺的方面,用讨论的语气表达出改进方法。在这种方式下,幼儿会感到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肯定与尊重,自然而然的会接受教师提的意见。

三、结语

幼儿的创造性是无穷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投入更多精力。幼儿美术活动不是一门强调绘画技巧的活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各种手段,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与开发,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思维得到发散、作品得到尊重,这才是一次真正的美术活动。

我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了解的不断深入,幼儿可以更好的进行“借形想象”和“借形创造”,使得美术活动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芳.幼儿美术活动中范画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师,2015,3.

[2]赵玉玲.浅谈如何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

[3]赵京江.浅谈幼儿绘画活动中创造性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