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反思—中俄高等美术教育交流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借鉴与反思—中俄高等美术教育交流浅谈

昝扬

青岛大学 266003

摘要: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在延续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基础上,以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机制培养出许多艺术人才。中国与俄罗斯进行美术教育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利用双方优质的教学资源,借鉴和学习丰富的教学方法,在碰撞与融合中以客观的角度重新审视美术教学的理念、方法等,以此来构建美术学科的美好图景。



关键词:高等美术教育交流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科学性 严谨性


当下我国的经济在持续增长中,美术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那么美术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地域性差异的逐渐变小,美术教育交流作为文化传承的途径之一不仅能够以更直观地方式增强两国之间的情感互信,对于完善和创新美术教育体制,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美术人才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中俄两国在各方面都保持着友好往来的状态,在高等美术教育方面,中国也一直受俄罗斯美术的影响。俄罗斯美术兴起伊始,是围绕宗教建筑展开的,到了15世纪逐渐地出现了圣象画大师,直到18世纪,彼得一世实施全面“欧化”的体制,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以及引进外国艺术家邀请外国艺术家来培养本民族艺术的全面发展。在各方面的全面改革才激发了俄罗斯美术新面貌的行成,尤其是古典主义方面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18世纪下半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建立皇家美术学院(列宾美术学院),其教育的基础来自西欧。通过与本国的现实相结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俄罗斯美术教育体系。19世纪上半叶,批判现实主义的出现使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退居其次,一批学生逐渐退出美院形成巡回画派。而契斯科夫教学体系又受到巡回画派的影响,主张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素描表现个人真实的性格和生活。这也促进了俄罗斯美术教育理念的进步。中国为了进一步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派留学生前去进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留学生的归国,契斯科夫教育体系被引进中国,作为我国早期唯一的教学体系,其具有科学性的学科设置帮助我国从素描到创作逐渐地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美术教育体系,并培养了一批有专业及学术担当的人才。随后,在1992年中俄两国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和1995年签署的《中俄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为中俄两国进行更深层次的美术教育交流以及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至今日,中俄两国延续老一辈的友好交流。通过与俄罗斯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举办论坛、画展以及研修基地等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建立了与俄罗斯沟通的长效机制,继续在高等美术教育方面互相的吸收和借鉴。例如,2019年五月圣彼得堡列宾国立绘画、雕塑与建筑艺术学院(简称:列宾美院)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代表团一行访问青岛大学,并举行了有关高等美术教育方面的研讨会,并围绕中俄美术教学与创作、教学与评价、中俄水彩画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国际间的学校互访,不仅可与了解到学院的历史沿革以及教育理念的延续与发展,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此次进行交流的列宾美术学院,一直延续严谨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体制上还是小班制的上课形式,来保证学生在专业深度上的发展。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素描基础,要求学生从内部结构来了解对象,并要求学生精确掌握人体的骨骼和肌肉,了解其形态特征以及运动规律,非常科学、系统的进行技术性基础教学。三年级学生则开始进入工作室学习,现如今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之前完全的按照现实主义创作内容进行授课有所不同,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形成各具风格特色的工作室。有的工作室以探讨传统大师的作品为主,创作风格上偏古典主义,有的工作室则在传统基础上注重画面构成的问题。学生也会在各自的工作室中大量地绘制小稿,为后面的创作铺垫了坚厚的基础。在三年级的课程结束后,列宾美术学院会安排学生去博物馆进行参观与临摹,在临摹中要求学生完整地表现出画面并且真切地感受大师创作的精神世界。相对于列宾美术学院来讲,俄罗斯其他的美术院校在教学理念上相对自由一些但总体上以写实表现为主。2019年6月,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窦凤至教授与王先明博士参加了《上合组织国家青年联谊会》写生邀请展,期间访问了斯塔夫罗波尔市工艺设计学校,对该学校的多元化课程设置进行了了解。2019年11月俄罗斯远东国立艺术院校访问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并向美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们分享了教学理念,注重将以具象为基础的写实主义引入教学过程中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基础技法与创新思维相结合。除此之外,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还会邀请俄罗斯艺术家萨伊科夫、伊琳娜•巴扎诺瓦来来学校进行创作示范,让学生们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感受不同地域的艺术表现技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艺术保持热爱的兴趣。

从中俄两国的交流中,可以看到其本民族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始终贯穿于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其各个课程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从素描几何形体到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人物肖像的学习过程一直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解剖学的知识、速写的练习以及构图的技巧是贯穿于各个学科之间的,保证学生能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中俄两国进行高等美术教育方面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借鉴教学体系来优化学科设置,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以及更好的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处理画面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学校的学术及专业素养水平保持良性循环的状态。但在吸收和借鉴以及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也要进行反思,现如今面对全球化的进程下,文化地域的差异性逐渐变小,而在美术教育方面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趋同化。因此,将我国的文化传统能够合理的贯穿于美术教育中来捍卫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变得越来越值得重视。无论是在历史的纷纭变革中还是在各种新潮的欧美当代艺术观念的冲击下,俄罗斯的高等美术教育一如既往地遵循传统,有选择地吸收现代的艺术理念,其画面的内容和氛围依然保持着俄罗斯民族的特质。相形之下,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在引进国外优质的美术资源,创新美术学科多方位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在梳理本民族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系统的美术教育体系。

国际间的美术交流可以宏观的把握国际资源,对于保持世界美术的多元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俄罗斯高等美术院校在素描、解剖等课程教学的严谨性以及注重学生扎实的基本功等方面还是值得去学习的。那么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美术教育交流中,双方不仅积极探索交流的新模式,也让中国的美术院校根据社会发展的实情,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美术基础教学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的问题。如果说借鉴是一种是方法,而在借鉴中加以反思才可以在数代人的接力中来促进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机制以更稳固的状态面对世界。

参考文献


[1].廖正定,马志明.至21世纪初列宾美术学院的绘画教学的革新.美术教育研究,2019.

[2].李亚平.俄罗斯高等美术教育研究初探.美术教育研究.2018.

[3].王晓娟.中俄美术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美术大观,2014.

[4].王斐.中俄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4.

[5].王志成,孟宪文.浅析俄罗斯美术对我国早期美术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论坛.2013.

作者简介:昝扬 ;出生年月:1997年2月4日 ;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山东省德州市;职务:研究生;学历:硕士在读;单位:青岛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