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促内涵发展的路径探索——以邢台技师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8
/ 4

以产教融合促内涵发展的路径探索——以邢台技师学院为例

脱燮林 脱立民

(邢台技师学院 054001)

摘 要:邢台技师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跻身全国一流技师学院,被国家人社部树为“全国技工院校创新发展典型”和“中西部地区技工院校发展的旗帜”,国家六部委代表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背后可以总结出哪些基本经验?其内在逻辑是什么?笔者以邢台技师学院网站“媒体关注”栏目为数据来源,运用经验总结法,梳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的致胜法宝。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邢台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跻身全国一流技师学院,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铜牌、银牌,被国家人社部树为“全国技工院校创新发展典型”和“中西部地区技工院校发展的旗帜”;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六部委代表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这些辉煌成绩和荣誉令人瞩目,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基本经验?其内在逻辑是什么?笔者以学院网站“媒体关注”栏目为数据来源,以其2007年至2019年报社报讯为样本,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业”等词汇进行检索,运用经验总结法,梳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学院除了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过硬的教师队伍之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的致胜法宝。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因为职业教育横跨“产”“教”二界,必须融入区域产业实现其发展目标。产教融合的本质内涵是需求与供给的协调,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结构性矛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1]。中国职业教育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曾经历半工半读、校办工厂、厂办学校、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定向培训、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产教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尽管融入区域产业的程度不同,但发展目标一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在两种指导文件、两条渠道的经费支持情况下,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的受训者经过两个基本培训场所(企业为主和学校为辅)、两类教师、两种教材、两种考试进行培养的双元教育,是产教深度融合;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强调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进行结合,其实质是产与教的融合;日本的“官产学”模式是在很强的官方主导下,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者合作使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是指在校学生到企业实践,并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合作讲授相关课程,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相互结合,其实质也是产教融合。从国外校企合作的主导力量角度看,双元制是企业,合作教育是学校、官产学是政府、三明治是政府和行业,虽然主导方不同,但是都能达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统一,形成产教融合,产教融合越深,产生的社会效益越高。纵观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可知,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学院产教融合状况

学院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稳定发展阶段(1978—2004)。学院前身是邢台市劳动技工学校,1978年建校,在校生人数400人,培养中级技工,仅有车工、钳工、电工、会计、计算机等几个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不足。2003年7月新兴煤化工企业(建滔化工、旭阳焦化)在当地落户,学校筹建煤化工专业,并与之实行产教结合。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1)。2005年5月申请成立高级技工学校,2006年6月挂牌邢台技师学院,同年9月,邢台市第一技工学校并入学院,2010年6月搬入新校区,2011年4月邢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邢台市经贸学校并入学院。截止到2011年底,学院在校生人数10000人,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学制、多功能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全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一阶段的发展模式,被中国劳动保障报推广为“邢技模式”。至此,学院成为以培养高级技工为主、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职业院校,拥有50个专业,产教结合形势良好,实践教学条件充足、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第三阶段,内涵发展阶段(2012—)。2012年6月学院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正式启动五个重点专业和一个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工程。2014年6月学院圆满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示范专业与当地产业对接紧密,校企协同育人卓有成效。同时,内涵发展的需求促使学院继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更加重调研、重实践、重素质和能力,产教由结合到融合、校企合作由浅到深、工学结合由点到面,学院发展的主要精力由注重数量和规模转移到注重质量和效益。产教融合的慨念正式出现在国家政策文件中,学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学院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

实现产教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为此,学院构建了产教融合的认知体系、支持体系和路径体系等培育保障系统。

1.构建产教融合的认知体系,激发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为增强人们的认知,激发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学院通过四个“强化”,构建产教融合的认知体系。

强化媒体关注。学院通过网站媒体关注栏目,不遗余力地宣传“企业”“产业”与学校教育的密切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强化人们的形象体验,加强人们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解与支持。经统计:从2007年4月25日至2019年底,学院网站“媒体关注”栏目共有248篇报社报讯,其中有108篇涉及到“产业”、“企业”、“经济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及“产教融合”等词汇,报道率占43.5%;有59篇是关于技能大赛获奖情况、技能立业、技能报国的报讯,报道率占23.8%;有33篇是关于舍己救人小英雄任伟事迹的报讯,报道率占13.3%;剩下48篇是关于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多元化办学、教科研成果等内容的报讯,报道率占19.4%。这些报讯大多来自邢台日报、牛城晚报,也有来自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有关“产业”、“企业”、“经济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教融合”等词汇的报道率最高,说明职业教育与这些词汇的内在关系,同时,这些词汇也引导着人们的思维认知,让人们觉得产业与教育、生产与教学密不可分,强化媒体对产教融合的关注。

强化企业认知。学院定期召开由政府相关领导参加的校企联谊座谈会,加强交流沟通,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谊。2005年中秋节,学院邀请20多家企业召开校企联谊会。从此,每年定期召开一次,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企业参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为区域经济建设“达成共识”。

强化教师认同。为调动中层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院实施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对2014年10月14日至2015年4月8日期间的“学院新闻”栏目报道进行统计发现,学院共开展学习教育活动12次,历时55天,其中,大讨论活动17天、听取建议1天、考察学习7天、企业调研12天等,从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到校领导深入系部基层听取教职工转型发展建议,再从校领导率领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奔赴国家一流技师学院、高等职业院校考察学习到带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深入北京、天津经济开发区调研企业,这一切都表明校领导以产教融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强化学生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为特色、以传统文化、国学文化和工匠精神为基础,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开展有益的学生活动,践行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每天课前十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明理知礼,涵养优良的道德情感;“弘扬世赛精神、崇尚工匠英雄”的第一堂课活动,积极营造技能成就梦想、技能改变人生的校园氛围;“专业梦、我的梦”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等。通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有益的学生活动,寓教于乐,唤醒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劳动高尚、创造职业价值宝贵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价值的认识,激励学生乐学习、强素质、长技能、练意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构建产教融合的支持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的内在效能和内在特征。

(1)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学院职能是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把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办出特色和亮点,充分发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主体作用,就能赢得当地政府支持。为此,学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多元评价模式,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突出办学特色。

学院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承担当地政府推进就业创业的职能性培训上。一是学院与邢台市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农村双高人才培训”计划;二是与市高开区政府联合开展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培训;三是与市妇联联合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等等。通过积极承担政府职能,为政府分忧解难,赢得当地政府支持,从而把政府政策和协调职能用足用活。

(2)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学院十分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建设。宏观上有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系部项目启动合作计划等,微观上有生产与教学的具体管理规定,涉及到学校、企业、系部各个层面的管理制度。如校企联谊会议制度、学院产学合作管理办法等。

(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学院建立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校发展、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和产教融合等提供广阔空间。

3.构建产教融合的路径体系,充分运用内部条件,发挥人才培养的内部功能。

(1)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机制

新型校企合作机制是由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政策,学校与企业围绕产学研用开展资金、技术、人才合作,实现责权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合作机制。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为深化校企合作出谋划策;二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协调委员会(主管工业的副市长任主任,发改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每年由市政府组织企业在学院召开一次协调会;三是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学院与沙河、宁晋等七个工业大县政府联合),定期组织成员到各县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加强与重点建设项目、骨干企业的沟通交流,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等等。

(2)构建产教利益共同体的激励机制

一是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视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出发点。学院确立“符合政府要求、满足企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派中层干部和专业教师进企锻炼,调研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摸清企业新工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以产业企业的发展要求调控学院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方向,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市场化的需求、企业追求“人才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需求。“项目审批、学校招生,项目投产、学生进厂。”这一同步培养机制使学院成为政府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人才培养储备基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二是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视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切入点。学院把自身发展与企业效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企业职工培训上,学院主动请缨、全力以赴,形成从企业老总到中层管理人员、从高级能人才到普通技工、从在职员工到转岗职工的全覆盖。三是坚持协同企业项目研发,视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着力点。坚持以师资、研发平台向企业提供创意激发、专业引导、创新验证等理论技术支持,协同企业完成技术引进评估、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研发、商业运营等项目研发工作,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挖掘产业升级的潜力。四是深化课程开发,视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落脚点。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开发,让工学结合的课程塑造学生。五是赢得政府支持,视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支撑点。比如学院赢得政府对校企共建产教研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验楼等项目的扶持,成为产教利益共同体的强力支撑。

(3)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学习任务等环节,构建课程体系,但要注意,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将传统技术、工艺与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并将与之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和教材,形成产业链与专业群相对接、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新课程和新教材,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与关键,是体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方面。

(4)完善三师结构的培养体系

由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特性而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特殊的教师,需要教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协同企业项目研发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应是具备教师、技师、工程师等三种要素的“三师”教师。

(5)搭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

围绕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搭建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平台、终身学习平台,服务于学习者终身学习。

四、学院产教融合的实施效果

  1.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一是学生的技能水平大幅提高。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多次勇夺冠军。2017年5月,学生在苏州“三星技术专家全国技能竞赛”中勇夺全国冠军;2018年11月,学生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得安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等。二是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例如2019年8月,在多家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时,普遍反映毕业生吃苦耐劳、勤快懂事,用人单位非常满意。三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就业率达到98%以上。

  1. 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高

产教融合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形成一批独创性、实用性的教科研成果;促进教师技能水平大大提高,屡次技能大赛夺冠,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高。例如:2014年6月在河北省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学院青年教师荣获一等奖;2018年11月在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教师获得安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等。

  1. 世赛水平逐步提高

在世赛项目上,学院树立为国争光的目标,精心备战,倾力而为,2015年取得工业控制、IT商务软件项目全国第一,世赛优胜奖;2017年取得IT商务软件项目全国第一,世赛铜牌,实现河北省世赛奖牌零的突破;2019年取得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全国第一,世赛银牌,再次刷新河北省世赛成绩。从大赛成绩看,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整体水平提升,促进学院内涵发展。

五、结语

职业教育是生产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育,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需要始终坚持职业需求导向,理顺产与教的关系。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需求,把职业发展需求和教育发展需求相统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构建产教融合的培育保障系统,促使产与教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上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在人才、知识、技术和创新等要素的资源共享。同时,政府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事宜,优化产教融合实施路径;企业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意识,围绕创新发展需求,主动与学校开展人力资源、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长期合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解放.深化产教融合需要跨系统制度协调引领[J].中国高教研究,2018(4)



作者简介:脱燮林(1993.11)女,汉族,河北新河人,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