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象思维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对分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象思维的研究

李续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摘要】在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对中医学进行有效的传承也是中医学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在中医学教学中,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象思维,同时针对培养学生象维方式应进行相关研究。研究采用了对分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象思维进行相关研究,旨在更好的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的象思维,能更好的为中医的传承提供教学理论的支持。

【关键词】分课堂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象思维

引言

象思维是指的是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或者符号等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规律,在中医学理论学习中,象思维是中医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学会建象,观象和辨象通过对部分的观察,用以推演模拟出整体的形式或结构状态,掌握运动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体相关结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包含的中医相关内容有很多,其中包括了阴阳五行以及基础的中医基础知识[1]。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要加重对学生象思维的培养。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对于学生象维的培养是采用集中课堂形式,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分课堂形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下学生象维的研究进行相关探讨。

一、对分课堂概念

张学新教授在对分课堂理论研究中将教学时间分为了三个部分,其中分为了讲授,学生内容消化,以及学生讨论三个过程,也因此将分课程简称为PAD课堂。在讲授过程中就是主讲老师针对基本的知识概念以及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讲解,清楚,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对于讲解的知识点具有非常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2]。在内化吸收这个环节,更多是注重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将老师讲解的部分以及重点难点之事记录下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记忆及内化。而讨论环节则是讲师针对课程中的某一重点难点或核心知识点,给予学生相关的问题或讨论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是处于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而对分课堂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对分课堂能更好的将学生处于一个学习的主动地位,课堂的时间不再是只属于教师一个人,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下,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同时在对分课堂教育模式中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讨论中学生也能增强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提升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有时不予理解,而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给足学生时间,给学生有充分的进行吸收内化知识的一个过程,通过自己的不断温习,能够针对理论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点,自己有一定的见解,同时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认识和理解将概念之间形成联系,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发散性的思维。

3.在沟通交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对分课堂中有三个阶段,其中讨论阶段就能很好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能用来充当自己支撑该观点的一个理论依据,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将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在交流中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所欠缺的部分,能做到查漏补缺,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的合作,能够将组内成员的思想得到一定的整和,能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之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对分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象思维

1.分课堂能更好的为学生“建象”

建象是象思维培养的基础,采用对分课堂的形式能够更好的给学生建象。在老师的讲解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建立对事物的形象认知,比如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人体的阴阳调和,对于这一事物的“象”学生是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的,在老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给学生将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对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建象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对事物一定的看法,同时在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中有更明确的知识体系[4]

2.分课堂能更好的为学生“观象”

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具有内化吸收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和自我消化的一个过程,在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相关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对所学到的知识予以更多时间的一个观察和分析,能做到更好观象,观象是在建象基础上对于相关知识点以及思维的一种观察,深入的分析,所以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充足的准备对于某一形象化的知识点以及知识体系进行足够时间的思考,来达到观象的目的。

3.分课堂能更好的为学生“辨象”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有一个讨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学习的课堂时间充分的给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的形式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见解的探讨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达到了建象和观象的学习结果,通过讨论的形式,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相关的理论进行辨析,从而达到对象思维中辨象的培养[5]

四、总结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了老师讲解,学生内容理解以及讨论三个课程阶段,三个课程部分能更好的对应学生象思维中建象、观象、辨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象思维的培养中,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翀, 万可, 彭圆. 对分课堂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象思维的探索[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030(012):2.

[2] 丁宝刚, 于东林, 王斌胜,等.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象思维培训模式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013(020):99-101.

[3] 李定祥, 彭珣, 郭芮,等. 浅谈"象思维"及其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中医教育, 2020, 039(002):5.

[4] 田甜, 徐雅. 对分课堂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 中医教育, 2017, 036(006):3.

[5] 刘玉良. 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教学促进学生中医素质培养[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036(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