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分析

庞家树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骨科 重庆黔江 409000 )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和意义。方法:6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综合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综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满意度

脊柱骨折是骨科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患者发生骨折后很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上仅有少部分稳定性骨折行保守,大部分均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防加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但由于脊柱骨折手术是相对创伤比较大的手术类型,术后短时间又不能下地负重,因此,卧床期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患者局部压疮,肢体长期制动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卧床肺功能降低也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本研究将综合康复护理运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近年我院收治的60例行手术的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30例。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资料显示符合诊断,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对研究过程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有脊柱手术史;伴其他脏器严重损伤者;或是其他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因素。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55.12±5.36)岁;颈胸腰椎骨折例数分别为7例、10例和13例。综合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8~64岁,平均(54.86±5.52)岁;颈胸腰椎骨折例数分别为8例、8例和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药物指导、体位变换指导等。综合组则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1)健康引导。术前对患者伤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并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缓解患者不良紧张情绪,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手术,树立治疗信心。(2)肢体运动指导。手术当天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可适当抬高双腿,每隔2h指导陪伴或者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待患者清醒后,指导其进行下肢主动运动训练,包括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大腿后侧等长收缩训练等,有护理人员为其下肢被动活动关节,每天1~2次。(3)心理疏导。长时间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会存在很多负面情绪,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医护人员要认真倾听并仔细回答,采用轻柔的语气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身体康复。(4)饮食护理。可以为患者制定适合个人的菜谱,主要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为主,保持肠道通畅。干预2周时间,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评估术后至2周内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表示。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综合组共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共8例出现,发生率为26.67%,综合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度

综合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综合组

30

24(80.00)

5(16.67)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3(43.33)

8(26.67)

9(30.00)

21(70.00)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受手术创伤和出血等因素影响,迫使患者机体血流速度变慢,还有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增加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3]。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但会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患者手术后下肢短时间不能进行主动运动训练,通过肢体的按摩,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回流速度[4]。同时,通过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泵训练、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收缩等运动,一方面减缓肌肉萎缩速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血液循环,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大大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另外,这对卧床患者,还应该定时地为患者翻身,很多护理措施可以指导陪伴或家属完成,通过全员参与更能促进患者康复[5]。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频繁地交流和近距离接触,增加了护患和谐。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均P<0.05)。

综述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云秀.浅析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43):128.

[2] 梁志雄,岳签,蔡燕等.加速康复理念在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8):1064-1066.

[3] 李诗缘.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分析[J].健康必读,2018,(29):134-135.

[4] 于瑞萍,张静.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4):233-234.

[5] 刘柳英,杨选花,香锦霞等.分级诊疗网络系统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对脊柱术后患者康复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4):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