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 1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刘星


自贡市中心血站 643000

输血是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虽然医疗技术不断改进,但输血不良反应仍时有发生,这给疾病治疗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后果。因而,通过对临床输血中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以及对常见预防措施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中最常见的反应,多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至2小时内发生,有畏寒或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1-2小时后缓解。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应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服用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过敏反应

导致出现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病人是过敏体质,输入血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输入血液中含致敏物质。其症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中度血管性水肿,重者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困难,两肺闻及哮鸣音,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当出现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3.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溶血反应出现的原因有:输入异型血,输入变质血,血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能影响血液pH变化的药物,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典型的症状在输入10-20ml血后发生,随输入血量增加而加重。可引起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症状。有的会导致肾小管阻塞,病人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二、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HLA或白细胞抗体不合引起受血者体内抗原抗体反应,造成白细胞凝集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破坏、溶解、释放书内源性致热源。

2.与血液保存液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血液在存放期白细胞活化所产生及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一些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3.过敏体质、血制品中的蛋白发生变性、血液制剂中存在其他抗体。

4.可能因输入血液制剂中存在致热源引起不良反应,会出现发热、寒战、过敏、静脉炎症等现象。故采血、血液制剂制作及输血过程中都应严格无菌操作,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应该是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最有效的措施,新技术的采用可能使得血制品中致热原或过敏原降低,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降低。

三、为了尽量避免发生输血后不良反应,该怎样预防:

1.安全输血和合理输血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血液制剂,去白悬浮红细胞,通过白细胞过滤器清除悬浮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不仅起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还可预防HLA同种免疫,已被广泛应用。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输全血或血浆蛋白过敏而又需要继续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于反复输血已经产生同种免疫、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可采取血液辐照技术预防。

2.严把输血指证和配血试验

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比无输血或妊娠史者高,可能因输血史、妊娠史使得患者体内出现抗体,从而使得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会增加。对高龄、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需要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查,检测出有不规则抗体时必须寻找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为患者做交叉配血试验。

3.建立血液预警系统

输血存在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所输注血液成分质量、临床输血管理水平有极大的相关性。血站应健全各医院输血反应登记簿,及时回收输血反应卡,积极查找原因,建立血液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对血液产品的监督和对临床输血过程的监控,当患者接受治疗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复查HB\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据此准确评估并记录输血疗效,如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人群应建立自己的输血档案,记录在什么时间地点,接受了那种成分血的输注,对于有哪些特殊反应及首次发病时间,它是涵盖了输血链中的所有环节,是一种报告、跟踪、鉴定与处理不良反应的监控管理系统,以防止输血不良反应的再度发生。所以,加强输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合理用血,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易发人群,同时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安全用血。

4.医院注重护理人员的培养

输血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在临床中必须保障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才可以确保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此,在血液科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规避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成长,改善自身的护理能力,并根据患者治疗需求、成长需要与营养需求等所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同时针对医院输血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记录发生时间、输注制剂类型、特殊反应以及首次发生时间等管理工作,在输血过程中准确掌握不良反应的引发主要因素,从而保障同类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不会重复性发生,从而更好地规避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