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

高晓琼

定州市精神病医院 河北 定州 073000


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2月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60例护士,对上述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士内心体验的转变,并对比护理前后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水平、对比护士护理前后内心体验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为期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受暴力伤害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护士SCL-90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后,通过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护士内心体验,并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暴力伤害;内心体验;心理护理

引言: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WPV)是医务人员在工作场所遭到威胁、辱骂、攻击,对其幸福、安全、健康有明确或含蓄的损害行为,其中护士受伤害的概率最高。由于精神科护士工作环境、护理对象等特殊性,遭受WPV的风险和频率更高,这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不利,并可能影响护理质量、工作效率等的提升,造成人员的流失等,已成为危害精神科护士职业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了解WPV现状,掌握WPV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干预、防止WPV及其带来的伤害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了相关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2月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60例护士,本次纳入护士男性11例,女性49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1.62±7.25岁,职称护士32例、护师21例、主管护师7例,从事精神科护理3年以上的护士36例,3年以下24例。此次研究活动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通过对纳入护士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1)收集护士资料: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目的,结合相关文献,制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例如询问护士:“对方是在何种情况下对你采取暴力行为的?”“受到伤害后你第一时间内心状态如何?”“你那时采取何种行为应对其暴力行为”“受到伤害后你最希望获得何种帮助”等。并根据护士的回答制定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方式。(2)降低期望:宣传精神病护理的相关知识,告知病人或家属护士的工作职责,并向病人、家属讲解精神病病人护理工作的繁重性,可能会由于未考虑到或客观情况限制,无法全面兼顾、完全迎合病人内心的期望,让病人或家属做好心理铺垫。(3)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定期对精神科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讲解日常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方法、处理技巧等,提高护理技能,保证护理质量[1]。(4)对心理症状较轻可以坚持值班的护士,由心理医师直接与护士进行接触和沟通,通过之前收集的资料来决定对话的内容,对话内容主要选择护士提纲中回答不佳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意见。同时帮助护士尽快走出对患者的恐惧感,可讲解以往成功的护理案例,帮助护士树立走出心理阴影的信心,可陪同护士开展护理工作,在其工作中对其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给予肯定。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内心体验变化情况对比

护士护理前后的内心体验变化,包括恐惧、自我否定、逃避、值班时出现回避施暴患者,护理后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

2.2护士护理前后SCL-90得分对比

护理后护士SCL-90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一般人群比较,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约高10倍左右,他们受病情的影响,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所以与其直接接触的精神科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2]。如何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WPV一直以来是精神科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由于精神科护士工作环境相似,面对病人相似,因此是具有相似问题的成员团体。若采用传统一对一的心理干预,需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和时间,应用弊端明显。本次研究从护士的心理状态入手,给予其充分的心理护理干预,于护理前询问护士有关暴力事件的经过以及其处理方式,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该护士专属的心理护理,按照护士心理抑郁程度选择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对症状较为轻微的护士则主要通过开导的方式,创造有利环境,协助护士自行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对情绪表现不佳的护士则需要通过一些药物干预的方式,并引导其走出心理困境,以实现改善护士精神情绪的目的[3]。本研究认为,除心理护理外,院方还应当从根本上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可通过对护士实施一对一培训,教会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详细评估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暴力行为,提高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可每周安排时间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练、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脱身法及控制法技能培训。在护患沟通技巧方面要求病区护士长每日进行一对一培训,教会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详细评估患者现存和潜在的暴力行为,提高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以此来提高护士在暴力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4]

综上所述,当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伤害后,通过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护士内心体验,并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晓燕,臧丽芹.横向暴力对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3):113-114+118.

[2]齐桂花,朱庆翠,张玉利,盛红艳.防暴技能培训在精神科护士暴力防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9):82-84.

[3]李拴荣,张秀丽,张军.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3):297-300.

[4]陈宝川,赵惠芬,陈耿淳,任小琼.护士在精神疾病护理中遭受暴力伤害的现状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