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 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

李丽琴

怒江州福贡县人民医院 云南 福贡 673400

摘要:目的: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对象设置为ICU心肌梗死患者22例,观察时间设置为2021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般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和心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情绪状态、依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情况。结果:(1)一般组和心理组SAS、SDS评分对照中,护理前两组无差异,护理后一般组评分分别为50.39±4.12(分)、49.66±4.57(分),心理组分别为39.08±4.14(分)、40.19±4.34(分),(t=12.757,p=0.015),两组有差异。(2)一般组和心理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般组分别为63.63%、27.27%,心理组分别为100.00%、9.09%,(x2=13.212,p=0.015),两组有差异。结论: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值得推荐。

关键词:ICU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种病症患者主要是由于日常饮食不良、吸烟酗酒、情绪波动和劳累等原因造成,患者发病时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胸骨疼痛等症状,该病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扩、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发病以后由于对病情的担心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负性情绪也会对抢救效果和康复造成影响,因此就需要医护人员采取心理干预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减少不良状态的发生。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现将结果在下文中呈现[1]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设置为ICU心肌梗死患者22例,观察时间设置为2021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心理组,一般组11例,患者在33--61岁区间,男、女人数为6例、5例;心理组11例,患者在32--60岁区间,男、女人数为7例、4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研究中需要保证所有患者经相关检查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病症标准,告知患者治疗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并指导其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前需要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及神经疾病患者、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1.2.1一般组

采用一般护理干预,主要为:观察患者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及时的救助和用药指导等。

1.2.2心理组

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该方式是在一般护理之上的,主要为:

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日常中需要不断的汲取经验,掌握更多与患者及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综合素养,具备爱心和同情心,适当使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在心理疏导前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状态开展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例如针对有胸痛的患者要告知其不要有心理压力,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躁和畏惧情绪,向患者讲解自我调节的方法,引导患者随时报告自身的身体感受情况。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来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减少绝望、悲观和不配合治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

情感支持: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在治疗期间没有家属的看护和照顾,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和忙碌的医护人员、冰冷的仪器,就会出现焦虑、畏惧、孤独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建立与患者的共鸣,通过安慰的语言、鼓励的延伸和动作等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面对具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其沟通,引导患者讲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护患关系,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和安全感[3]

行为干预: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和日常注意事项,使患者提升疾病认知度,告知患者预后康复相关知识内容和自我护理方式,通过视频资料的播放、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引导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高治疗积极性,消除对疾病和心理错误的认识[4]

1.3观察指标

情绪状态:采用情绪量表进行评分,40分为临界点,分数越高情绪状态越差。

依从性:对患者的治疗配合、用药、康复锻炼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数越高依从性越高。

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饮食、睡眠、躯体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优。

1.4统计学

SPSS24.0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采用P值进行检测,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两组情绪状态情况

一般组和心理组SAS、SDS评分对照在表1呈现:

1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组别

数例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一般组

11(例)

57.69±4.38(分)

50.39±4.12(分)

55.73±4.62(分)

49.66±4.57(分)

心理组

11(例)

56.92±4.61(分)

39.08±4.14(分)

56.05±4.73(分)

40.19±4.34(分)

t

--


13.573


11.942

p

--


0.014


0.017

2.2两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情况

一般组和心理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照在表2呈现:

2 两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数例

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一般组

11(例)

72.13±5.17(分)

75.94±6.08(分)

心理组

11(例)

86.22±5.38(分)

89.77±6.56(分)

t

--

18.724

19.107

P

--

0.008

0.006

2.3两组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

一般组和心理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在表3呈现:

3 两组满意度和并发症对比

组别

数例

满意度

并发症

数例

占比

数例

占比

一般组

11(例)

7(例)

63.63%

3(例)

27.27%

心理组

11(例)

11(例)

100.00%

1(例)

9.09%

X2

--

--

12.542

--

13.883

p

--

--

0.016

--

0.01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较为突然,因此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就会造成一定影响,据相关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对治疗、康复形成威胁,不利于患者的良性发展。心理护理是近年来广泛推荐的护理手段,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情感支持、认知干预等方式来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引导患者能够积极的面对自身疾病,帮助患者形成良性治疗循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5]

在本组研究中,首先观察两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情况:一般组和心理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照中,一般组分别为72.13±5.17(分)、75.94±6.08(分),心理组分别为86.22±5.38(分)、89.77±6.56(分),(t=18.915,p=0.007),两组有差异;然后分析两组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一般组和心理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般组分别为63.63%、27.27%,心理组分别为100.00%、9.09%,(x2=13.212,p=0.015),两组有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少负性情绪发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该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丽娜,齐普良,姚清.探讨心理护理的实施应用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236.

[2]曹莹莹.阶梯式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7):72+75.

[3]种华.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8(11):40+39.

[4]吴海燕,潘媛媛,吴红英,李敏.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四川医学,2017,38(10):1221-1225.

[5]赵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566+1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