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干预化护理方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血透室医院感染安全隐患及干预化护理方式研究

唐小花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 400000


摘要:目的 研究血透室医院感染存在的安全,从而设计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方法 针对血透室实施护理,加强管理,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任意选择50名作为对照组,剩余50名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在感染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同时统计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情况。 结果 两组的临床感染率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实验组的感染率为2.0%,对照组的感染率达到1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血透室;护理干预;医院感染

血液透析技术可以说是临床常用的救治手段之一,主要应用于慢急性肾功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稳定病情之外,更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血液透析往往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并且由于所接待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加之去透视自身在预防意识方面的不多,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除了引发医患纠纷之外,更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的产生威胁。在血透室出现的院内感染,首先受到来自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医院的血透室,其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但每天接待的患者数量众多,在人员密度大的情况下,缺少有效的空气流通,很容易导致感染风险。其次是缺少关于院内感染的良好防范意识,对于血透机的消毒不彻底,或者是在实施血液透析过程中各种消毒流程不够完善,也有可能引发感染风险。例如在人员意识以及操作技术方面的不足,都有可能导致。最后可能是由于细节管理不到出现疏忽或者是管理工作,确实都有可能引发感染风险。由此可见血透室面临的院内感染风险众多,有必要积极把握风险内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应对,大幅度降低感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以此为目标,本文展开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50名作为对照组,剩余5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3名,女性患者27名,最小年龄43岁,最大年龄62岁;试验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6名女性患者,24名,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60岁。10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以常规模式为主,相关内容包括必要的环境清洁,仪器护理以及血透室卫生护理工作内容等。针对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

观察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严格依据血透相关流程,制定对应的操作规范,并提前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对于各项操作规范以及流程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以此提高血透室日常护理质量水平。其次是展开有效的血透室感染预防管理工作,保证患者所处护理环境的干净整洁,运用分区专机治疗策略有效规避患者过密过敏引发的感染问题。保持开窗通风,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杀菌,同时还需要针对血透室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最后是针对血透机的彻底消毒,根据血透机不同的型号,选择对应的消毒液,保证消毒时间的充分,遵循由内及外,从上至下的原则实施消毒。并重视对于透气系统的日常维护,在使用之前以及使用结束之后,都需要针对系统整体性能进行检测,避免感染的出现,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血液透析治疗环境。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所设置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还包括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

两组在感染发生率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达到了12.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32%,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81.93%,可见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患有终末期肾病或者是尿毒症的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血液透析的弊端在于,会导致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下降。而由于医院面临的感染因素众多,因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的情况。一旦发生感染,势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危险,并且也不利于后期的康复。已有研究表明,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因院内感染而导致死亡的概率较高。因此必须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广大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的院内治疗环境。在此之前,就必须针对血透室存在的各种引发感染的隐患进行分析,原因主要为三种。①薄弱的防范意识。首先,该科室的护理人员普遍缺少足够的关于感染预防的安全认知,在进行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循相关操作以及规范。并且部分患者本身在感染方面的预防意识纤维较为薄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都有可能导致感染力的增加;②血透机消毒不彻底。通常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血透机表面存在一部分的细菌,而在进行仪器操作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细菌的遗留。在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下继续投入使用,就很有可能导致下一位使用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③环境污染。由于血透室日常接收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其人员流动相对较大,并且病人的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加上血统是本身面积较小,在患者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就十分容易出现空气质量下降的现象,空气流动性差意味着大量细菌的滋生,导致感染可能性的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医院血透室的感染率为14.00%,试验组为2.0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5),可见管理前与管理后的差异显著,同时也表明对于血透室存在的各种感染隐患,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增强日常管理力度,保证血投机的彻底消毒,注重室内环境的消毒以及干净通风是有效降低预防感染的积极策略。

综上所述,鉴于血透室以往表现出的院内感染率较高,有必要准确把握血透室日常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院内感染隐患,包括防范意识不足,为彻底进行消毒或者是环境污染严重等,在此基础之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大幅度降低血透室院内感染发生率,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文虹,唐林娟,徐爱金,等.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869-2871.

[2]郑丽花,薛水兰,熊玲玲,等.追踪方法在血液透析室管理的实践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23):2173-2176.

[3]郑天瑀,郑天瑀,芦桂芝,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评价指标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31(1):95-97.

[4]刘卫平,孙德俊,焦月英,等.内蒙古自治区90所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8):4280-4282.

[5]李燕,王元芝,高岸英,等.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血液透析室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70-1172.

[6]章美华,谢小红.全方位护理管理对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的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57-159.

[7]程丽.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252-253.

[8]李波.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24-24.

[9]万秀娟.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