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车载呼吸机的运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车载呼吸机的运用价值

王仲衡

江苏省 无锡市急救中心 急救科 214000

摘要 目的:为了帮助急危重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需在院前急救中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现在院前急救转运中给予车载呼吸机,探究其运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共收治18例急危重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分为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对照组院前急救中采取鼻塞式吸管供氧,观察组院前急救中采取车载呼吸机供氧;对比两组急危重患者疗效结局和四项生命体征(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100.00%,P>0.05;对照组急救后血氧分压低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给予车载呼吸机供氧,能帮助患者有效维持呼吸功能,可更好改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关键词: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车载呼吸机;呼吸功能;基本生命体征

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功能减退或衰竭,在无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病情继续进展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将此类现象的患者称之为急危重患者[1]。这类患者是否能够抢救成功取决于院前急救是否能争取到足够的抢救时间,为后续规范抢救提供机会。呼吸系统正常运行是保证其它器官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有效保证患者正常通气是院前急救途中的关键性问题[2]。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研究开展了以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开始于2021年1月,结束于2021年10月,期间共收治18例急危重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将患者分为前后两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例。

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4.47±4.81)岁;疾病类型:2例严重创伤、1例神经系统、2例循环系统、4例呼吸系统。

观察组: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5.33±4.46)岁;疾病类型:2例严重创伤、1例神经系统、3例循环系统、3例呼吸系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对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途中,给予鼻塞吸氧管式给氧,急救车中事先预备好氧气袋,将鼻氧管与氧气袋连接,确保连接紧密,出氧孔对准患者鼻孔,固定鼻氧管,急救人员一手适当按压氧气袋,保证氧气的持续输出。在急救过程中,需同时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

观察组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途中,给予车载呼吸机给氧,在使用车载呼吸机前,需确保电源接通,测试呼吸机是否能正常运行,检查显示屏各个指标是否能正常显示,检查车载氧气瓶压力是否足够。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调试呼吸机的送气是否正常,在确保车载呼吸机可以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需要用纱布或棉球清理出患者口腔内的异物,避免在气管插管时将异物带入。患者以仰卧位,抬高患者下颚,右手将患者口撑开,找到会厌,挑起会厌,将气管导管从右侧斜行插入,通过声门插入气管,拔出导管管芯,放入牙垫,固定导管,拖患者气管内有痰液,还需先用吸引器将气管内痰液吸出,在保证气管通畅的情况下将导管连接呼吸机,打开呼吸机开关,使呼吸机正常工作,结合患者主观反应和心电监护的基本生命体征参数,调整呼吸机的工作参数。

1.3观察指标

疗效结局:患者经院前急救并积极供氧后,患者各项基础生命体征有明显改善,为后续规范抢救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后续抢救结局较好,以上表现可归为疗效显著;患者经院前急救并积极供氧后,患者各项基础生命体征有所改善,虽为患者争取到了规范抢救时间,但后续抢救中并发了多种并发症,为抢救增加了难度,此类表现为有效;患者经院前急救并积极供氧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善不明显,院前急救途中因呼吸功能改善不佳而死亡,此类表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基本生命体征: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

1.4数据处理

属于计数资料的有疗效结局,数据计量资料的四项基础生命体征,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处理,(均数±标准差)数据有四项基础生命体征,用T检验;率数据有疗效结局,用卡方检验,结果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疗效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对比:对照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2.22%、44.45%、33.33%、66.67%,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66.67%、0.00%、10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对比结局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疗效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对比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9)

2(22.22)

4(44.45)

3(33.33)

6(66.67)

观察组(n=9)

3(33.33)

6(66.67)

0(0.00)

9(100.00)

T值

0.277

0.900

3.600

3.600

P值

0.599

0.343

0.058

0.058

2.2两组患者四项生命体征数据值对比:急救前,两组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心率、呼吸频率等数值检验分析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四项生命体征均有改善,但改善程度不同,观察组血氧分压升高水平大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数据值大于对照组,急救后两组四项生命体征数据对比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四项生命体征数据值对比

项目

对照组(n=9)

观察组(n=9)

T值

P值

血氧分压/mmHg

急救前

57.48±3.72

58.32±3.43

0.498

0.625

急救后

75.45±3.51

89.92±3.49

8.770

0.000

二氧化碳分压/mmHg

急救前

50.67±4.38

51.68±4.15

0.502

0.622

急救后

45.35±4.51

40.56±3.73

2.455

0.026

心率/(次/min)

急救前

133.29±3.23

135.32±3.41

1.297

0.213

急救后

96.37±3.79

90.35±5.28

2.779

0.013

呼吸频率/(次/min)

急救前

43.25±4.22

42.75±3.67

0.268

0.792

急救后

37.79±3.52

27.49±3.53

6.198

0.000


3讨论

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得是否到位关乎到患者个人的生命安全,在院前急救的转运途中,帮助患者获得抢救时间是决定患者是否有预后可能的关键。不同急危重患者可能有不同器官、系统的严重损伤,但无论是哪一系统受损,都需要保证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否则机体在缺氧的条件下,不仅会造成已损伤的器官、系统病情加重,还会并发多种病症,加快患者死亡进度[3]

呼吸机是一种机械通气装置,在电力装置下,可自动释放合适浓度的氧气,但确保气体有效交换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可直接通入肺部,面对喉腔内痰液较多的患者,还可直接吸出痰液,有效保证呼吸道通畅。呼吸机还可辅助或控制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运动,保证肺内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正常交换,确保机体其它组织、器官、系统的正常供氧[4]。在患者某些器官、系统严重受损的条件下,能降低呼吸系统的能量消耗,延缓病情进展,针对呼吸系统损伤,还能为呼吸系统的损伤修复提供时间。

本次研究中,以氧气袋和鼻氧管给氧的急危重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院前急救转运途中死亡,而采用车载呼吸机的急危重患者,均获得了有效的抢救时间,虽然采取不同方式给氧的两组患者最终疗效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相比较下,采用车载呼吸机的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生命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车载呼吸机更具有临床使用意义。

综上所述,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车载呼吸机能够更好改善基本生命体征,为患者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抢救结局,但还需扩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易朝科. 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7,23(11):88-89.

[2] 高亚红. 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 糖尿病天地,2019,16(1):137.

[3] 刘福刚. 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车载呼吸机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113-114.

[4] 覃建霞. 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车载呼吸机的应用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