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的因素与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影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的因素与防范措施

刘红梅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护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旨在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血液透析最早时间为2019年10月,最晚时间为2020年10月。参考随机原则将全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58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医院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对比干预后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指标分别为15.52%、1.72%,组间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指标分别为82.76%、96.55%,组间比较结果同样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护理时可给予其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血液透析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极广的应用范围。但治疗期间护理风险较多,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显著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为降低患者血液透析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我院实施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效果,具体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血液透析最早时间、最晚时间分别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参考随机原则将全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58例。其中,对照组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78岁、36岁,平均年龄为(54.61±3.49)岁。观察组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79岁、33岁,平均年龄为(56.24±3.25)岁。两组数据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别,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 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的标准化,完善护理管理细节,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

  2. 安排专门管理透析用品、透析管路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降低感染发生率。

  3. 按照要求采集并储存患者血液制品,并按照三查八对制度执行,降低因漏洞导致的护理风险。

  4. 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全程陪护,耐心且认真地倾听患者诉说,密切观察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观察其插管部位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存在位移、渗血等情况。一旦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主治医生并采取相应的相应的护理干预。

  5. 记录好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的体重并准确地计算出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超滤脱水。

  6. 定期维护和保养透析器,一旦发现透析器出现渗血或破膜等情况,应及时修缮。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统计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例数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评价时总分为100分,由患者给护理人员各方面工作进行打分,每项10分,共10项。分数在80分以上为满意;分数不足80分且高于60分为基本满意;分数不足60为不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分析本研究相关资料,计量数据表示为n(%),检验值为c2值。若结果为P<0.05,则表明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观察组高,除此之外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对比后结果均为P<0.05,可以构成统计学差异。具体见表1。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

对照组

58

9(15.52)

48(82.76)

观察组

58

1(1.72)

56(96.55)

c2

-

7.00

5.95

P值

-

0.008

0.015

3 讨论

血液透析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不安全因素较大,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必须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本次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有几个:一是护理人员。血液透析需要护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且缺乏经验,护理过程中没有考虑患者情绪,护患关系比较紧张。其次,患者不安全因素。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容易存在心搏骤停、休克等问题[4]。还有部分患者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对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了解不足,部分患者血液透析前服用了降压药,血液透析时降压药发挥了药效,因此血容量偏低,低血压问题发生率较高。同时,部分患者血液透析时不遵医嘱擅自进食,体内血液集中到胃肠道,导致患者其他部位的血容量降低,出现低血压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护理安全,提高整体护理效果,血液透析时可采取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一是加强护理管理。增强血液透析护理人员的保护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和血液透析安全知识,增强其对风险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其风险意识;加大力度从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方面培训护理人员,提升其综合能力,定期考核并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健全其知识结构;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和患者进行无障碍交流,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二是加强患者管理。健全首诊负责制,若患者为首次接受血液透析,应检查梅毒、乙肝和艾滋病等,对其时间情况进行明确。若检查后患者为阳性,必须加强隔离透析、分区分机透析,并安排专人护理,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给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患者容易从精神上产生不良情绪,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必须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了解其心理的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5]。从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患者更满意,两个指标和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别,可构成统计学差异。

综上,必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才能保证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应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沈映彤.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1-1.

  2. 潘银. 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21):152,154.

  3. 谢文瑶. 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 6(2):2-2.

  4. 郁荣. 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4):158+162.

  5. 孙晓凤. 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61):18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