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与优越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与优越性分析

王可云

四川省邻水县中医医院 638500 四川邻水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选取98例脑梗死恢复期进行研究,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中医针灸治疗,获取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 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中医针灸;治疗效果

脑梗死属于常见脑血管病,症状相对复杂,危险系数较高。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脑梗死死亡率日益下降,但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不能恢复正常生活。既往临床多为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具有一定的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效果。但有研究指出,在常规治疗脑梗死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脑梗死恢复期的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选取98例脑梗死恢复期进行研究,依循单双数法分组,每组有49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首次发生脑梗死;(3)患者病程在1月及以上,生命体征稳定,进入恢复期;(4)患者意识清醒,可进行正常沟通;(5)患者及家属愿意全面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有既往脑部外伤史或是脑出血病史;(2)合并非脑梗死的神经功能障碍;(3)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各有28例、21例,年龄范围47-80岁(63.72±3.49)岁,患病时间1-5月(3.29±1.45)月。观察组,男性与女性各有27例、22例,年龄范围46-80岁(63.45±3.47)岁,患病时间1-5月(3.38±1.42)月。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均进行微循环调节、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糖以及降压等治疗。对照组联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产品规格10mg*7片,一次20mg,一天2次)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 ,产品规格75mg*7s,一次75mg,一天1次)口服;用药期间,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宜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针灸治疗,应用无锡佳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佳健牌1.5寸毫针进行治疗,选取患侧下肢的丰隆穴、太冲穴、阳陵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梁丘穴、伏兔穴、血海穴等,患侧上肢的手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手五里穴、外关穴以及肩髃穴等,作为主要针灸穴位。将患者头部顶端中心线以及顶颞前斜线作为头针穴位,迅速刺入无菌毫针,各个穴位均的气候,迅速旋转180°,持续1-2min提插捻转。其中脑三针及 颞三针均需朝下平刺0.8-1.0寸,智三针同步朝后平刺0.5-0.8寸,针尖外展平刺0.8-1.0寸。一天1次,10天1疗程,持续治疗6疗程后评估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1)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1]如下,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90%及以上,病残程度是0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60%-89%,病残程度是1-3级。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30%-59%,病残程度是4-6级。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30%以下,病残程度无明显变化。(2)治疗评分指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疗程后评估,应用NIHSS 量表[2]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2分,神经功能越好分数越低;应用FMA运动功能量表[3]评估运动功能,总分100分,运动功能越好分数越高;应用 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生活能力越好分数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是48例、38例,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49例,n/%)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18

20

10

1

48(97.96%)

对照组

10

13

15

11

38(77.55%)

X²值

-

-

-

-

8.297

P值

-

-

-

-

0.001


2.2治疗评分指标

以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 指数为指标,治疗前两组比值无差异(P>0.05);治疗6疗程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CM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n=49例,x±s,分)

组别

NIHSS评分

FMA评分

Barthel 指数

治疗前

治疗6疗程

治疗前

治疗6疗程

治疗前

治疗6疗程

观察组

14.87±2.57

9.10±2.07

52.18±8.75

76.49±8.92

48.24±6.53

69.89±7.32

对照组

14.65±2.54

12.38±2.31

52.39±8.79

65.34±8.85

48.41±6.55

57.48±7.05

t值

0.566

8.334

0.398

8.001

0.458

8.675

P值

0.433

0.001

0.368

0.001

0.309

0.001

注:与同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多伴有肢体麻木、口舌歪斜以及记忆力下降等多种症状。病情严重患者还会丧失神经功能,缩短生存时间,直至死亡。急性期脑梗死以挽救生命为治疗原则,恢复期脑梗死则以恢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为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应从舒筋活络及调节气血着手治疗脑梗死。基于中医辨证,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刺入,可达到较好的调和阴阳、调节气血、扶正祛邪与疏通经络功效。再者,针灸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唤醒残存脑功能,降低血脂含量,增加脑组织供氧量,提升脑组织的运动支配能力。

综上可知,中医针灸可有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


参考文献:

[1] 郑会芬,张妙时,牛悦虹. 温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178-181.

[2] 王温辉. 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 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39):156-157.

[3] 夏道宽,蒋同伯,杨道海,等. 温针灸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炎性因子、神经因子及高凝状态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0,41(10):1485-1488.